沈硯之沒聽到她的回應,心臟忽而緊縮了一下,有些不安,他皺眉,想要告訴她。
她卻先開了口,聲音有些發悶:“我等了很久,下次要提前告訴我。”
窗外暴雨漸歇。
沈硯之抱緊了她,在她耳邊保證:“下次不會了。”
隔了幾天,謝昭南他們又組了一場局,江瑤月跟著沈硯之一起去,然后又碰見了溫以蓁。
他們組了一圈人,去看攝影展。
主題為“捕捉時光”
的個人影像藝術大展。
到了現場,江瑤月才知道,舉辦這次個人展的是孟懷聿的堂妹孟婉檸。
攝影展在北唐攝影藝術中心,展館門前有攝影師簡介和展覽總括,一共展出四個主題,包括她的成名作《光塵》在內共326幅作品。
簡介上說,孟婉檸年少成名,在很多國際賽事上都拿過獎,她從不拘泥于單一風格,始終在摸索各種不同的攝影技術、拍攝過程和印制工藝,以及創作主題和媒介。
江瑤月被沈硯之牽著手,走進了孟婉檸的光影世界。
這是孟婉檸回國后第一次辦展,謝昭南他們完全是來捧場,但沒想到,現場慕名來觀展的人很多,不乏有媒體和業內人士,還有很多藝術系大學生。
沒看幾幅,沈硯之碰到了熟識的人,他被攔下敘舊,江瑤月簡單和對方打了個招呼,自己開始看。
她看的很仔細,從成名作《光塵》到轉變風格的《蝶影》,再到斬獲國際大獎的《救贖》。
326幅作品,是孟婉檸光鮮亮麗的前二十多年人生。
江瑤月在《救贖》前駐足太久,她在體會這種落差。
每靠近他們這些人一次,她就能感覺到強烈的不可逾越的階層。
沈硯之父親用一紙婚約遞給她實現階層跨越的機會,她用這大半年讓沈硯之慢慢對自己動心。
但還不夠,她要讓沈硯之更愛她,讓這份感情堅不可摧。
一旦見識過人生的另一種可能性,再回到以前的生活,她確信自己會心有不甘。
溫以蓁從謝昭南他們那邊走了過來,到江瑤月身邊,和她一起抬頭看這幅《救贖》。
“婉檸很優秀,《光塵》拿獎的時候,她才16歲。”
江瑤月偏過頭看她,認真夸道:“蓁蓁姐也很優秀。”
溫以蓁高中畢業后就去了國外的皇家音樂學院,主修大提琴,雖然還沒有開過個人演奏會,但已經和國際很多知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同臺演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