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這樣跟自己交底,也是將她的底線直接擺放在明面上。
王氏知道支撐門楣有多難,當年父母雙雙離世,留下未及笄的她,及剛滿周歲的弟弟。
她下頭有個弟弟,并不算絕戶,家產險些被族人奪了去。
而這沈小攤主,不僅識字,就這氣度也很不凡,想來父母在世時,家境也不會差到哪里去,這雙親一過世,只怕族人已經接收她家的家產。
不然她一個小娘子,何至于帶著兩個年幼的妹妹出來擺攤賺錢。
也因為感同身受,王東家便直接詢問:“那沈小攤主理想的合作模式,是什么樣的,你說說看,我能接受,咱們就合作,不能,我也不勉強。”
沈宜歡沒想到這王東家會一退再退。
而她只提到家中境況,再看這王東家年齡,與王郎君差了好些。
而王家餅鋪是王東家在打理,而非其父。
這種情況只有一種可能,王東家的父母也早已過世。
原來王東家是對她的處境感同身受。
猜到原因,沈宜歡對王東家的為人,越發欣賞起來,便道:“王東家如此有誠意,我也不拐彎抹角,肉松餅我只供王東家一家,也可以在肉松餅上打上王記印記。
我以固定的價錢賣給王東家,王東家再以什么價格賣出去,那就是王東家的事情。”
這個合作模式,也在王氏的預料之中,雖然貨源掌握在別人手中,她的處境會很被動。
但王東家覺得沈小攤主,不是趁火打劫的人,而且以她觀察,沈小攤主以后的經營方向是食肆,而非點心鋪子。
于是合作的事情,就這么順利地談下來,王東家結了茶樓的賬,帶著沈宜歡回到餅鋪,兩人商量了半個時辰,就將契約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