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立刻停下了先前無意義的爭吵與揣測,紛紛將注意力集中到手中的資料上,細細研讀起那篇由十四歲少年撰寫的論文來。
《鐵路動脈:論鐵路網在現代戰爭戰略機動中的決定性作用及未來優化路徑》
論文的標題,便透著一股超越年齡的宏大與專業。
一、鐵路革命與戰爭形態的根本性轉型
1快速兵力投送:論鐵路對軍隊動員效率與后勤保障能力的指數級提升……
2鐵路即“隱形的戰略武器”:解析鐵路運輸效率如何直接決定戰役節奏、戰爭潛力的釋放乃至最終勝負……
3案例分析:普羅西亞戰爭中鐵路運用的得失……
二、帝國現有鐵路網軍事效能之深度分析
1速度與規模優勢的量化評估:與傳統運輸方式的運力、時效對比……
2戰略樞紐的攻防價值研判:關鍵節點控制、線路的脆弱性管理與快速修復能力構建……
3現有鐵路網的瓶頸與優化方向:標準軌距、列車調度智能化、多線并行……
三、鐵路運輸在未來戰爭中的創新實踐與潛在局限
1特種作戰力量的快速滲透與撤離……
2重型裝備(如未來可能出現的大型陸戰魔導兵器)的戰場轉運……
3對敵方鐵路系統的精確打擊與反制……
四、對帝國未來軍事戰略及國防建設的啟示與核心建議
1“以鐵路線為骨架”的國土防御體系構想……
2建立國家級戰略鐵路儲備與應急調度機制……
五、未來展望:鐵路、裝甲集群與立體化戰爭
……
在論文的末尾,艾倫·路德維爾中尉更是大膽提出了一個極具沖擊力的概念——“鐵路即戰場,后勤定生死”。
并基于此預言,未來的大規模戰爭,其勝負手將高度依賴于重裝甲集群的突擊能力,以及與之相匹配的、以鐵路為核心的、高效而堅韌的補給線的持續支撐。
這些,實際上就是閃電戰和運動戰的一些思想理論。
艾倫對于瞎扯一通沒有任何負擔,鍵政嘛誰不會。
況且這世界是有魔法的,這些理論有沒有用,誰知道呢,能唬人就行。
但現在看來,似乎效果拔群。
不過片刻功夫,之前那位對艾倫年齡提出質疑,主張其應繼續進修的資歷頗深的亞倫泰斯中校,臉上的表情便從最初的審慎,轉為驚訝,再到由衷的贊嘆。
他放下論文,長長地吁了一口氣,語氣中帶著幾分自嘲與敬佩。
“真是慚愧,慚愧至極!剛才的言論,確實是在下過于武斷,也過于……依賴經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