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相濟(jì)
意識問了這句,迷迷糊糊的,竟無知無覺這些都是昨夜的事了。師杭原本要將茶水遞給她,聞言卻僵了動作,茶盞突兀頓在半空。
這話,很久很久以前,似乎也曾有一個人問過她。
而那日恰也是軍中擺酒,破城后的慶功酒。
她當(dāng)即不敢再想,匆忙將茶盞送至張纓手中,歸攏思緒道:“你怕是醉糊涂了。昨夜非要強(qiáng)撐著,酒氣未散,內(nèi)里淤滯,故而發(fā)了回?zé)帷!?/p>
張纓聽了卻長嘆一聲,頗為悵然道:“難道是上了年紀(jì),身子也大不如前了?記得上回發(fā)熱還是我十來歲的時(shí)候,這都是哪一年的陳芝麻爛谷子了……”
師杭溫溫柔柔回道:“人吃五谷雜糧,哪有不生病的?怕什么。你在外奔波輾轉(zhuǎn)這么久,便是鐵人也難免疲憊,仔細(xì)將病祛了,再好生將養(yǎng)就是。”
張纓自小無拘無束生長在寨中,漫山遍野尋罷,也尋不出如師杭一般文質(zhì)端雅的姑娘家。
縱有千般氣象、萬般變化,都架不住她低眉斂色緩緩道來,好一幅云淡風(fēng)輕圖。
張纓頭回見師杭便極愛聽她不徐不急地吐字,更愛逗弄她再看她無奈翻臉的模樣。于是此刻,張纓又故意嬉笑道:“老話常說,久病成醫(yī)。你生了這么多回病,一年倒有半年時(shí)日耗在床上,果不其然成了‘神醫(yī)’呢!往后有你在,便是我燒個昏天黑地也無妨!”
師杭知曉她在打趣自己跳江后一直身子孱弱,故而只淡然處之道:“塵事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回。走江湖的怕是沒幾個會喪命于病榻,你還是多提防些仇家罷。”
“你說你,何苦咒我。”張纓見她裝出一副鐵石心腸的模樣便覺好笑,“我若死了,怕是你先要哭死了,對你能有什么好處?嘴上且不能饒人些。”
其實(shí)師杭才氣她有話不能好好說,不過斗嘴歸斗嘴,正事還是要詳談的。她守著張纓用罷湯藥,便正襟危坐開口問道:“此番糧草從何而來?”
只一句話便問到了點(diǎn)子上,惹得張纓也不由訝異看了她一眼。
這年頭,聰明人總是多值些價(jià)碼的,一萬名兵士也未必抵得上一位靠譜的師爺。
“還能從哪兒弄的,搶來的唄!”張纓摸了摸鼻尖,似做了虧心事般不自在道,“咱們又沒那么多耕地,不搶糧怎么夠吃?總不能去啃樹皮罷?”
然而師杭并不理會她這一套。思及師一寧千里傳信方才傳來的警示,她直覺禍?zhǔn)聦⒔^不能放過一絲波瀾。
“不管你是搶元軍的,還是陳友諒、張士誠的,往后半年內(nèi),絕不要再以身犯險(xiǎn)。你搶來的實(shí)在太多。”師杭面色平靜如水,語氣卻凝結(jié)成冰,“天之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南雁寨若成了眾矢之的,誰肯來援?阿纓,我們賭不起。況我收到消息,太平府也未必太平了。”
說到這兒,她接著將先前得信之事全盤托出。張纓甫一聽聞“太真仙妃”的名號,當(dāng)即恍然道:“原來是她!原來你的族妹便是這位娘娘!”
師杭不解道:“怎么,你竟有耳聞?”
張纓頷首回道:“走南闖北,自是聽過這名頭的。據(jù)說元帝極其愛重淑妃,凡其所好皆成之,凡其所惡盡除之。她位在皇后之下,而權(quán)則重于禁闈,與宮中其余六位榮寵娘娘并稱為‘七貴’。”
這是師杭頭一遭從旁人口中聽到師一寧入宮后的故事,可無論如何,她還是難以將這些故事同年幼時(shí)那個天真純良的三妹妹聯(lián)系起來。
師家自有譜載,從沒有女子入過宮,饒是得封誥命,多半也是憑借夫君或子孫蔭庇。師一寧怕是女子中品階最高者,也是唯一一個憑借自己的本事走到這一步的。
師杭無奈苦笑,看來這些年,大家都沒能過上安穩(wěn)日子。她變了很多,旁人又何嘗不是呢?
“既如此,那便將大半米糧散入城中罷,只留下寨中軍需就好。”張纓沉吟片刻,果決道,“總歸幫的都是貧苦百姓,扶困救弱也算是件積德事。想來有了這一樁善舉,那花云也不至于再對咱們橫眉冷對的了。”
其實(shí)南雁寨從前常打劫官員富戶救濟(jì)百姓,不過自師杭來后,打劫便越來越少。一切只因師杭斷言,僅靠山匪行徑偶施善意是不會有長遠(yuǎn)出路的。
“你肯聽勸,便再好不過了。”師杭聞言欣然道,“我與朱同皆這般想——咱們與太平府的關(guān)系也太劍拔弩張了些。既然他們處處提防,那我們不如主動示好,往后有敵來犯也好守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