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給韃子造成的心理沖擊相當大。
另外,一個個比城墻還高的攻城塔不斷迫近城墻。
藏在其中的趙家軍箭矢齊發(fā),還準備好了吊橋,隨時都有直接沖上城墻的可能。
守城的韃子都感覺到趙家軍變得不一樣了。
他們已經(jīng)不是以一當十了,而是恨不得以一當百,一往無前。
趙安的到來和打敗怯薛軍以后,對于士氣的提升,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只是他們連最極端的情況都演練過,也做好了和趙家軍打巷戰(zhàn)的準備,所以一直在拿人填。
哪兒出現(xiàn)“險情”,便會立即有眾多韃子涌過去,全力修補或者填補城墻,絕不讓豁口進一步擴大。
漆王一直都站在城墻上督戰(zhàn)。
趙安能夠打敗怯薛軍讓他頗為意外。
但他在演練時,完全把趙安當作中原的偽神來看待的。
所有的可能都在他的考慮之中。
達仁汗給他下達的旨意是不惜一切代價守住上都。
怯薛軍敗了又如何?
損兵折將又如何?
城中尚有十八萬兵馬,又有那么多百姓!
糧草支撐數(shù)月并無問題。
趙安的“神兵利器”就是再多,也終有枯竭的時候。
只要軍民都悶著頭死守,上都便不會被攻破。
何況撐上幾日,必有韃靼兵馬前來增援。
趙家軍的攻勢會被再次打亂。
到時他們的士氣還能像現(xiàn)在這樣嗎?
時間拖得越久,對于上都而言肯定是越有利的。
這可以參照“洛京之圍”。
如果當初蕭寧沒有帶著城中的兵馬和百姓固守那么長時間,趙安很難奪取關中、解了洛京之圍,又拿下了虎牢關。
他更想讓上都之圍按照這種方式發(fā)展下去。
說不定韃靼可以趁機奪回龍庭、金山、燕然山、大湖盆地、烏梁海,甚至是塞北十六州……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