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楠端起茶杯,氤氳的熱氣模糊了她的表情。
五成半?沈文柏的野心昭然若揭——他不僅要“云霞布”的產量,更要徹底掌控其核心工藝!“少東家厚愛,趙楠惶恐。
”她放下茶杯,聲音平靜無波,“‘云霞’之妙,非一日之功,更非一人之力。
紡紗、混配、織造,環環相扣,尤以紡紗環節為根基。
根基不穩,縱有良工巧匠,也難織出上品。
”她巧妙地避開了直接交出核心技術的陷阱,將話題引向紡紗環節的難度。
沈文柏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失望,隨即又堆起笑容:“趙師傅所言極是。
根基自然要緊。
那便先請趙師傅移步織坊,看看我號匠人手藝,再做定奪如何?”“固所愿也。
”趙楠頷首。
慶余堂松江分號的織坊規模宏大,占據了小半個街巷。
空氣里彌漫著棉絮、蠶絲和漿料的混合氣味,上百架織機排列整齊,發出震耳欲聾的“哐當”聲。
織工們多是婦人,坐在高高的織機前,雙腳熟練地踩著踏板,雙手如穿花蝴蝶般引緯打緯,神情專注而麻木。
趙楠在沈文柏和管事的陪同下步入織坊,目光銳利地掃過每一道工序。
她看得很細,從選料、整經、漿紗,到上機織造、驗布修整。
沈文柏在一旁不時介紹,語氣中帶著自豪。
“趙師傅請看,這是新到的湖州生絲,光澤極佳…這是剛從松江運來的精梳棉…漿紗用的是祖傳秘方…”他如數家珍。
趙楠卻微微蹙眉。
她走到一架正在織造普通素綢的織機前,指著梭子飛行的軌跡和經紗的張力:“此機綜框提綜順序略顯遲滯,緯密可再增一線。
經紗張力不均,右三根稍松,易導致布面出現‘筘路’暗痕。
”那織機旁的婦人聞言,驚訝地抬頭看了趙楠一眼,又慌忙低頭操作。
管事臉色微變,湊近細看,果然發現布面有極細微的疏密不均。
他看向趙楠的眼神頓時不同了。
沈文柏眼中精光一閃,笑容更盛:“趙師傅慧眼如炬!此等細微瑕疵,竟也逃不過您的法眼。
不知若用于織造‘云霞’,可有改良之處?”“改良非一日之功。
”趙楠不動聲色,“首要在于紡紗。
混紡之棉絲,需更細、更勻、更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