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注意到西市的街道比東市窄些,卻更清幽靜謐,來往者多是讀書人和小官員,倒十分貼合他的要求。
“除了布莊,還有其他類型的鋪子嗎?”他追問。
“當然有!”管家來了精神,指著不遠處,“嚴公子您看,那家‘墨香齋’是賣文房四寶的,東家也是夫人的親戚。還有前頭的‘玉器軒’,專做玉石擺件,在文人圈子里很有口碑。”
晏鳳樓的目光在這些鋪子上一一掠過,心中卻另有盤算。
西市雖不及東市繁華,卻有獨特優勢。
這里的客人多是讀書人,消息靈通且常與朝廷沾邊,若能在此立足,打探朝中動向會事半功倍。
更重要的是,西市離皇宮、衙門不遠,一旦有變故,能第一時間掌握消息。
“管家,這西市有什么特殊規矩嗎?”他問道。
管家思索片刻:“倒沒什么特別的,就是生意人都講究斯文體面,少了些市井爭執。再就是,常有官員子弟和國子監學子來逛,說話做事得謹慎些,別沖撞了貴人。”
“官員子弟?”晏鳳樓眼中閃過一絲興味,“都是什么品級官員的子弟?”
“大小都有。”管家如實回答,“從六部的小司員,到翰林院的學士,偶爾還有侯門公子。他們常去書肆翻書,或是在茶樓里聊時事。”
晏鳳樓暗自點頭。
若能接觸到這些人,便能更快摸清朝中風向。
正說著,前方忽然傳來一陣嘈雜。
一群身著國子監青綠襕衫的學子從一家茶樓走出,爭論聲此起彼伏:“……皇上病重,朝政都亂了套,依我看,這天下早晚要變天!”
“慎言!這種話也是能隨便說的?”
“怕什么!又不是在朝堂上,私下議論都不行?”
學子們的聲音漸漸遠去,那幾句話卻清晰落在晏鳳樓耳中。
“這些學子膽子也太大了,竟敢議論朝政。”管家蹙了蹙眉。
“年輕人嘛,血氣方剛,難免口無遮攔。”晏鳳樓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心中卻已活絡起來。
連國子監學子都敢公開議論皇上病情,可見京中民心浮動已到了何種地步。
這對父王的計劃而言,無疑是絕佳的時機。
“嚴公子,咱們要不要下車,去那幾家鋪子實地看看?”管家問道。
晏鳳樓點了點頭:“去看看也好。”
馬車在一家名為“墨客軒”的茶樓前停下。
這家茶樓外觀雅致,擺設考究,樓上樓下坐滿了客人,品茶閑談,書香氣息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