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還有王浩的回復:"就是,我們的項目能通過初審,靠的是硬實力,不是運氣。"
看到這些支持的聲音,林晚心里暖暖的。雖然失去了幾個虛假的朋友,但她得到了真正值得信賴的伙伴。
晚上,林晚在新宿舍里認真準備著路演ppt。每一頁都精心設計,每一個數據都反復核實。她要用實力證明,自己配得上所有的成功。
周五上午,創業比賽復賽正式開始。會議廳里坐滿了參賽選手和觀眾,氣氛緊張而熱烈。
林晚、顧言深和王浩坐在前排,等待著輪到他們上臺。林晚穿著一套整潔的職業裝,這還是她特意花錢買的,雖然不是名牌,但看起來很精神。
"第八組,校園易購團隊,請上臺展示。"主持人宣布道。
三人相視一笑,一起走上講臺。臺下坐著五位評委,都是學校的教授和企業的高管。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是林晚,來自經濟管理學院。"林晚落落大方地開始介紹,"今天我們要為大家展示的項目是校園易購——一個專注于校園二手交易的綜合平臺。"
ppt第一頁顯示著項目logo和團隊成員介紹。林晚的聲音清晰而自信,完全沒有緊張的跡象。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組數據。"林晚點擊下一頁,"根據我們的調研,全國有2800多萬大學生,每人每年平均產生價值2000元的閑置物品。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一個超過500億的潛在市場。"
臺下的評委開始認真記錄。一位企業高管點了點頭,顯然對這個數據很感興趣。
"但是現狀如何呢?"林晚繼續說道,"目前的二手交易主要通過qq群、微信群進行,存在信息不對稱、交易不安全、搜索困難等問題。我們的解決方案是"
接下來,顧言深上臺演示技術方案,王浩介紹財務規劃。整個路演井井有條,邏輯清晰。
最精彩的部分是林晚介紹的跨校合作計劃:"我們不僅要服務本校學生,還計劃與周邊高校建立合作關系。目前,財經大學已經確認合作意向,預計明年春季學期正式上線。"
這個消息讓評委們眼前一亮。一位教授問道:"跨校合作的技術難點如何解決?"
顧言深從容回答:"我們采用分布式架構,每個學校都有獨立的子系統,但數據可以共享。技術上完全可行。"
"商業模式呢?如何盈利?"另一位評委問道。
王浩回答:"我們計劃采用三種盈利模式:交易傭金、增值服務和廣告收入。根據測算,平臺用戶達到5萬人時即可實現盈虧平衡。"
十分鐘的展示很快結束,評委們開始提問環節。
"林晚同學,你作為團隊負責人,如何保證項目的可持續發展?"一位女教授問道。
"首先是用戶粘性。"林晚回答,"我們設計了積分系統、信用評級、社交功能等,讓用戶不僅僅是交易,還能交流和學習。其次是技術壁壘,我們的算法可以精準匹配供需,提高交易成功率。最后是商業壁壘,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形成良性循環。"
"很好。"女教授滿意地點頭,"那么你們團隊的分工是如何安排的?"
"我負責市場運營和用戶增長,顧言深負責技術開發和產品迭代,王浩負責財務管理和商務合作。"林晚回答,"我們三人的專業背景互補,能夠覆蓋項目的各個方面。"
提問環節結束,三人鞠躬致謝,走下講臺。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表現不錯。"一個熟悉的聲音在身后響起。林晚回頭,看到是張教授,她的專業課老師。
"張教授,您也來看比賽?"林晚有些意外。
"我是評委之一。"張教授笑著說,"你剛才的表現很出色,思路清晰,數據翔實。"
"謝謝教授。"林晚有些激動。
"不過,"張教授話鋒一轉,"我聽說你最近和室友有些矛盾?"
林晚心中一緊,不知道張教授為什么會問這個問題。
"確實有一些價值觀上的分歧。"林晚謹慎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