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的林豐,卻忙得不亦樂乎。
五百民夫也進入縣城內,開始了按規劃建設修整邠縣縣城。
林豐想到要用優厚的條件,進行招商引資。
邠縣有大把的房屋和土地,既然人都不見了,這些可就成了無主之物。
重新規劃調整后,坐等有志之士上門賺錢。
李東來將一千邊軍整編后,淘汰下來六百多軍卒。
這些軍卒都轉身做了民夫,參與到工程建設中。
其他軍卒,被混編入其他戰隊。
林豐讓李東來在邠縣縣城和盔屋山之間,設立了一個營寨。
這個營寨距離盔屋山僅七八里地的距離。
一千三百多人馬,駐守在營地中。
盔屋山上的山匪頓時相當尷尬。
下山就是府軍營地,根本不敢與之硬碰。
窩在山上,就等餓死。
盔屋山的地貌特征與別處不一樣。
上下山就兩條道,全在山南面,正好被府軍營地擋住。
山的東西北三面,皆是懸崖峭壁,想下山,就得用繩索往下吊。
盔屋山上的山匪頭目,叫王富來,原來是個童生。
屢次參加鄉試不中,后來才知道,有一次是被官宦子弟頂了名次。
雖對朝廷心生不滿。
現在朝野動亂,王富來便糾集起一幫子童生和鄉黨,扯旗造反。
讓他沒想到的是,他高舉反旗,竟然應者云集。
很快就聚集了四五百人。
這下子王富來犯了愁,這么多人吃啥?
邊關鎮西諸鄉,都缺吃少穿,搶都沒得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