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山城曾是百濟的領地,只是后來被新羅吞并,而后又被高句麗兼并。當地的發展,其實沒想象中那么好。他們的房宅以木屋茅屋為主,就算是城池也都是些土城,又矮又低,基本沒什么威脅。”
“如果火油用得好,會有奇效。”
鐵牛和白羽對視了眼。
同時將此事記下。
寧闕既然特意提到,必有其原因。
目前高句麗說是個國家王朝,其實就很抽象,整個國家自上至下都很擰巴。他們明明是師從大奉,卻偏偏不愿承認。包括他們的高層為了裹脅民意,已經成自相矛盾的神經病了。明明只是個小國,卻偏偏想著什么大國榮耀。
說是國家,實則還有部族酋長制。像是新羅百濟的境內,還分散著大大小小數十個部落。這些部落都屬于是國中之國,有點類似大奉的藩王。他們雖然聽命于王,但又有不同的規矩。
因為是部落的緣故,很多還都是林屋。對寧闕而言,直接一把火就能讓他們全都上天。
他們畢竟是在異國他鄉作戰,所以更要謹慎小心。對待敵人,也絕對不能心慈手軟。否則的話,死的就是他們的人。只要不投降的,那就全都火油伺候。一把火下去要是還能活著,那算他們厲害。
“王爺,用火油是否會傷人和?”
“畢竟會有很多無辜百姓。”
鐵牛跟寧闕混了這么多年,也是頭次見到寧闕如此,所以是忍不住出聲詢問。
“人和?對待畜生怕什么?”
“啊?”
“本王并非全盤否定高句麗,而是大部分的高句麗人都是奇葩。我父親曾經東征高句麗,后續因為天氣太冷,后勤根本就運不上,所以只能被迫撤離。當時很多尸首也無法帶回大奉,落葉歸根。可你知道,他們做了什么嗎?”
“什么?”
“他們趁著天寒地凍,將凍死的將士尸首鑄進城墻中。還有的則是被筑成京觀,至今都還留在高句麗境內。我記得當時曾在某座土山上吃了敗仗,死傷了數千人。結果他們將尸體全都丟進小湖中,尸首將湖水都給染紅,最后那高句麗王親自題字立碑,將這小湖命名為破虜湖!”
“臥草,這群畜生!”
鐵牛頓時瞪直雙眼,頗為惱怒。
大奉這些年來打過不少仗。
不論是進攻還是防守也都有。
從南到北,也面對了不少敵人。
但是,大奉始終秉持著人道原則。
打了勝仗后,也不會辱尸。
因為天道輪回,保不齊下次就輪到他們。再加上還是老寧王負責,所以不會有這類事發生。
可高句麗是怎么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