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行。”
兩人吞云吐霧了一番,陳稷騎上摩托車搭著陳土根回了家。
李守田早就到了。
陳稷的大門口外,密密麻麻的擠滿了人。
等他走進去,那十二個織網師傅,已經在前院擺放著如同小山一般的尼龍繩面前,研究這材料了。
看見陳稷回來,一個織網師傅問道,“陳稷,這不是尼龍嗎?你打算用它織網?”
“對,有問題嗎?”陳稷問道。
“沒有沒有!”這織網師傅咧嘴一笑,說道,“這可是新鮮玩意兒,以前啊,我們的漁網又重又沉,每一根麻繩都用手搓的,還是尼龍的好啊,又輕又方便。”
陳稷點了點頭。
確實,以前的漁民織網,用的是麻,或者植物纖維編織成的,太重了。
漁網下海,先別說能不能捕撈到魚,浸了水的漁網,那重量更是翻倍。
哪怕是一張空網,沒好幾個人拉不上來。
二十一世紀所用的現代漁網,還是八零年以后才興起來的。
一般是由尼龍,聚乙烯,聚酯等等材料編織而成。
這種漁網相對于傳統漁網,重量輕,高強度,耐腐蝕,優點很多。
這也是為什么,陳稷打算讓整個潮田村織網的底氣所在。
他相信,只要這種漁網推廣出去,一定會在極短的時間內脫銷,甚至供不應求。
接下來的安排,非常簡單。
每個愿意學織網的村民,都可以領取五十斤尼龍,跟那十二個師傅學習織網。
實際上也沒人不愿意。
兩噸重的織網材料,不夠半個小時就被哄搶光了。
什么都沒搶到的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