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李善長隱約察覺不妥,但他根本不清楚朱元璋對這種弄虛作假、欺瞞的行為有多么深惡痛絕。
他更料不到接下來的變故,還帶著幾分得意地回答:
“臣行事必定謹慎周全,因此,名單上的官員持有的那些蓋了官印的空白賬冊,已被臣安排御史核查并收繳?!?/p>
此言一出,朱元璋意味深長地瞥了李善長一眼,稱贊道:
“丞相果然穩(wěn)重老練,值得信賴。”
即便身為丞相,李善長聽到朱元璋難得的夸贊,還是不禁心花怒放,連忙謙遜道:
“陛下過譽了,這不過是臣的職責所在!”
表面看似謙遜,但嘴角難以抑制地上揚,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朱元璋并未對李善長的得意表現(xiàn)多加指責,甚至希望他再囂張些。
此時此刻,他關心的是名單上那些視朝廷事務如兒戲,只圖偷懶敷衍、根本不顧及他這個皇帝的大臣們。
“宋利,宣旨,凡涉及空印案的官員,主管者革職斬首,副手及其余人員杖刑百記,流放充軍!”
“遵命,陛下!”
宋利眼神驟然收縮,卻一句話沒說,在旁邊的小桌上拿起早已備好的空白圣旨,奮筆疾書。
宋利開始辦事了,可堂下的李善長卻傻了眼。
直接斬首和流放?
這也太嚴厲了吧?
不就是圖方便,在空白賬冊上蓋個章嘛。
這點事,至于如此重罰嗎?
這上位者到底想做什么啊!
作為案件的負責人,他最清楚不過了。
這里頭絕非區(qū)區(qū)幾人或幾十上百人那么簡單。
自洪武朝初建至今,已有不少時日,那些帶著蓋有空白印章的賬本前來戶部復核的官員數(shù)不勝數(shù),單是名單上就列著上百人,若將所有牽連者全部懲處,至少也會牽扯到成千上萬之眾。
這是要大開殺戒嗎?
不行啊,您這樣做,我們老李可怎么應付?
李善長此刻敏銳察覺到了問題的關鍵——這件事是他主導并經手的。
如果真的要株連如此眾多的人命和流放,盡管朱皇帝的名聲可能會受損,但作為首輔的他的聲譽又怎能保全?
一想到那遍地怨言的情景,李善長不禁打了個寒戰(zhàn),眼中神色也變得復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