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聽起來似乎毫無鋒芒,就像他們當年起家時閑聊一般。
聊的并非家國大事、軍政要聞,而是些八卦家常。
因此,李善長也沒多想,嘴角微微一撇,不以為然地答道:
“陛下,說起胡惟庸,他確實是個厲害人物。”
“政事、謀略、手段、心性,胡惟庸樣樣都是世間少有的頂尖人才。”
“但或許是因為太過忙于公事,對子嗣疏于教導。”
“他那兒子,志大才疏、頑劣不堪,難堪大用啊!”
“可惜了胡惟庸這一世英名!”
這話說得毫不客氣。
李善長如今身為天下執宰已有數月,本就心高氣傲的他,怎么可能不仰起頭、用鼻孔看人?
尤其是胡惟庸這位早些年壓他一頭的老鄉,如今有了機會,不說一腳踹翻,啐一口又能如何?
聽著李善長的評價,朱元璋的眼神冷了兩分。
‘看來,咱還真猜對了啊!’
“李善長這廝,不適合執掌大權。”
‘這才多久,就看不起前任丞相、老兄弟了!’
‘要是再繼續下去,用不了多久,就該看不起咱了啊!’
想到這里,朱元璋低下頭,繼續有一下沒一下地翻著之前的奏本,嘴里卻看似隨意地答道。
“原來如此,胡惟庸再聰明,也難免有疏忽的時候啊!”
“不過,這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胡仁彬年紀還小,有的是時間慢慢改正!”
“正好胡惟庸現在整天待在家里,教子的時間肯定是夠的!”
“對了,胡惟庸是不是還有個侄女?”
“善長,胡惟庸這侄女怎么樣,你可知道?”
朱元璋似乎只是順著話題,繼續聊起胡惟庸家的小輩。
表面上聊的依然是些家長里短,可此時的李善長卻沒了剛才的輕松。
一聽到“胡惟庸侄女”這幾個字,李善長心里便是一緊。
他下意識抬頭看了朱元璋一眼,卻發現朱元璋似乎根本沒在意他,正低頭翻著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