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君善眼睛一亮,嘴角揚起:“我感覺大嫂擁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說不定作文題目就從這里面出來。”
紀君戰指尖輕敲桌面:“贊同。”
紀君瑤帶著幾分小得意:“那是,咱們家大嫂就是神,這三篇作文咱們有空都要把它寫完。”
紀君勇慶幸道:“幸好我不用參加高考,否則這種天我腦袋會暈。”
紀君瑤先是思考一了一會,列了個題綱,便開始動筆了。
她選擇的是《難忘的日子》。
她寫的是大嫂來到村莊后帶領村民開辟致富之路。
文章以銳利的邏輯層層遞進,傳遞深刻洞見,她寫道:真正的幫扶不是居高臨下的施舍,而是教會弱者撐起自救的傘。
文章收尾,一句擲地有聲的結語直擊人心——那些印刻在泥濘中的腳印,遠比任何空洞口號更能詮釋“人定勝天”的真諦。
紀君善選擇的是《破除迷信,尊重科學》,他用算盤珠般精準的比喻:“愚昧是纏繞在進步車輪上的藤條,只有科學的利刃才能斬斷枷鎖。”
他舉了生產隊用化肥增產的實例,字里行間滿是商人的敏銳:“迷信會讓人心甘情愿把糧食供奉給虛無,而科學能讓土地長出實實在在的金山。”
紀君戰寫的是《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他的文章頗具特色,雖然字跡稍顯潦草,卻力透紙背,字里行間透著嚴謹的思考與實踐的熱忱。
文末那句“戰場上沒有‘應該’,只有‘試過才知道’”尤為醒目,仿佛在以硝煙彌漫的實戰隱喻,道破理論與實踐的辯證關系。
林染染批改時眼前一亮,紀君瑤的正義感、紀君善的洞察力、紀君戰的實戰思維,都已初現鋒芒。
這么牛的弟弟妹妹,前世他們都考上了大學,她居然還想著給他們漏題。
真是有點杞人憂天了。
“大嫂,是不是我寫得最好?”紀君瑤問。
紀君善跟紀君戰也全都期待地看向她。
畢竟她的評價對于幾人來說,很重要。
林染染:“各有千秋。”
紀君瑤:“不行,非得要論個高低。”
林染染笑:“那便讓爸跟你們大哥也來評分吧。”
紀君勇:“雖然我語文不太好,但我寫作還可以,我就不能參與嗎?”
幾人:“你就算了吧!”
紀君勇:“少瞧不起我了。”
林染染:“那給你看看吧,看看你能不能說出一些自己的觀點。”
紀君勇看完每個人的作文,感嘆一句,“寫得太好了,全部滿分。”
幾人白了他一眼:“就這?”
紀君勇尷尬道:“我覺得寫作確實為難我了,還是訓練士兵比較適合我。”
幾人笑了笑。
紀父看了三人的作文,眼中漾著笑意,”這三篇文章都寫得很通透!每個人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觀點如金石擲地般清晰。真不愧是我的孩子,這行文間的氣韻,倒是把為父當年舞文弄墨的本事學了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