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作為大明王朝的權利中樞,始建于前元至正二十六年,直至上個月中旬,前后共歷時二十六年方才宣告竣工。
整座皇城依照”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則修建,前朝作為官員朝拜皇帝,處理日常政務的辦公場所;后庭則是朱元璋及其妻妾子嗣們的生活居所。
而單獨作為太子儲君的居所的”東宮”則是坐落于紫禁城以南,更為靠近前朝文華殿的位置。
前朝和后庭彼此間以巍峨的”乾清門”作為屏障,文臣武將若是無詔擅闖內(nèi)廷,即可被視為謀逆大罪,會被當日值守的侍衛(wèi)親軍們當場格殺。
正午的陽光灑下。
當皇長孫朱允炆領著貼身的內(nèi)侍隨從,氣喘吁吁的趕至乾清門的時候,此地早已人滿為患,身著各色官袍的朝臣們齊聚于此,毫不掩飾的臉上的關切之色。
當他們得知早朝被取消,朱元璋因病難以臨朝的時候,便是不約而同的齊聚于此,希望能夠進宮探望天子。
畢竟除卻那些抱著書本照本宣科了一輩子的”酸儒們”,凡是能夠在諸多學子中脫穎而出,并得以在京師任職的官員們哪個不是人精?
如今天子病重,正是在其面前刷”存在感”的好時機,此時不表現(xiàn)一番,更待何時?
因為存在著這樣的念頭,有相當一部分官員,為了表達自己的”忠心”,竟是在周遭侍衛(wèi)面面相覷的注視下,跪倒在地,朝著乾清宮所在的方向痛哭流涕,口中不斷重復著”恨不能以身替之”等字眼,模樣很是狼狽。
”二爺來了”
正當聚集在乾清門附近的人群愈發(fā)喧囂,負責拱衛(wèi)此地的侍衛(wèi)親軍們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一道有些喜出望外的聲音便猛然在眾人的耳畔旁炸響。
嘩!
如秋風掃落葉一般,乾清門外頓時嘩然一片,原本有些嘈雜的私語聲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則是窸窸窣窣的衣袍聲及凌亂的腳步聲。
只片刻的功夫,在場的朝臣們便按照官位秩序依次站立,異口同聲的朝著迎面而來的朱允炆躬身行禮:”臣等,見過殿下”
雖說太子朱標已薨,朝中儲君之位空懸,但眼前的這位皇長孫可是自幼便被天子養(yǎng)育膝下,極有可能”子承父業(yè)”,成為大明的下任儲君。
尤其是如今天子突然病倒,身體狀況成迷,眼前”皇長孫”的地位無疑更加顯赫。
”見過諸位先生”
望著眼前盡皆面露敬畏和討好之色的朝臣們,朱允炆心中暗爽不已,但表面上卻是不動聲色,甚至裝出一副有些惶恐的表情,連連還禮:”如今祖父病重,允炆實在坐立不安,準備前往祖父床前伺候,就不跟諸位先生多聊了”
”殿下至誠至孝,天子若是得知,必然老懷欣慰”
盡管早就知曉眼前的”皇長孫”以仁孝著稱,但當在場眾臣瞧著其臉上毫不掩飾的驚憂神色之后,仍是感慨不已。
當今天子的”殺心”實在是過于重了,一個胡惟庸,一個李善長,前后株連了多少無辜的官員?
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朝中的官員們無論官職高低皆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生怕下一秒錦衣衛(wèi)便會破門而入,淪為朱元璋”殺雞儆猴”的墊腳石。
反觀眼前的皇長孫,不僅繼承了前太子朱標的”仁善”,更是青出于藍勝于藍,大明唯有在皇長孫的率領下,才能繁榮昌盛。
”諸位先生言重了”
”我大明以孝治國,允炆焉敢居功。”
”只盼望祖父身體得以康健”
聞聽耳畔旁愈發(fā)熱切的恭維聲,朱允炆眼中的得意之色也愈發(fā)濃郁,將自身的姿態(tài)放得極低安,全然沒有朝中那些宗室藩王飛揚跋扈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