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游走,南京城行人如織。
自巍峨肅穆的紫禁城而出,一路向南而行不過半炷香的腳程,便是寸土寸金的”大功坊”,凡是能夠在此居住者非富即貴,往來無白丁。
在”大功坊”西側,矗立著一座占地不菲的宅院,門口簇新的牌匾上寫著龍飛鳳舞的”詹府”,其孔武有力的筆力,一瞧便是出自大家之手。
但凡是在南京城中待過一段時日的,即便是未能親臨這大功坊,但多多少少也聽說過小溪繞園,古意盎然的”詹府”,知曉這座府邸的主人便是當朝吏部尚書,詹徽。
說起來這位官運亨通的吏部尚書,南京城中流傳著不少風聞趣事,至今仍被某些郁郁不得志的落魄士子,或者說書先生們津津樂道。
詹徽祖籍徽州婺源,其父詹同曾在前元朝廷任職,后因戰亂避難寓居至黃州,被陳友諒點為”翰林學士”兼御史,負責處理公文奏本。
幾個月之后,彼時尚未建國稱帝的朱元璋取得了”鄱陽湖之戰”的勝利,并攻破武昌,平定了陳友諒政權,將詹同招攬至麾下。
靠著自身的才學以及兢兢業業的態度,詹同很快便獲得了朱元璋的信任,并于洪武元年被拜為”吏部尚書”,掌管朝中官員升遷的重任,并奉命參與編撰”皇明祖訓”,風頭一時無兩。
俗話說朝中有人好做官。
靠著父輩留下來的”余蔭”,詹徽在洪武十五年考取秀才的功名之后,便迅速被朱元璋破格提拔,直接擔任正七品的監督御史。
一年之后,詹徽又被擢升為正四品的斂都御史,成為朝中最年輕的四品官員,不過詹徽向上晉升的腳步并未因此停滯,反倒是愈發迅速。
幾個月之后,詹徽便因”政績突出”,奉命掌管督查院,擔任品秩為正二品的督查院左都御史,并于日后”子承父業”,官至吏部尚書。
可以說,在過去十年間,吏部尚書詹徽便是洪武朝中最為炙手可熱的人物。
雖然夜色已深,南京城中各處街道上已是處于”宵禁”狀態,令人煩躁的喧嘩聲逐漸消失不見,但門前立有兩座石獅的”詹府”依舊傳來陣陣絲竹管樂之聲,似乎根本不在乎府外靜謐安逸的夜色。
這南京城中幾乎無人不知,當朝的吏部尚書詹徽在閑暇之余,最大的愛好便是撫琴聽曲。
”不錯,這個曲子有點意思。”
”賞。”
一曲作罷,一直在微瞇著眼睛,輕輕打著節拍,滿臉享受的詹徽緩緩起身,保養極好的臉頰上露出了一抹滿意之色,引得庭院中的樂工舞女們驚喜不已。
因為常年處于高位的緣故,詹徽雖然不是那脾氣反復無常之人,但舉手投足間散發出來的氣勢還是讓府中的下人們戰戰兢兢。
仔細想想,自家老爺上一次這么開心,恐怕還要追溯到燕王殿下奉旨出京前往杭州府那會了。
”老爺”
趁著府中家丁為樂工婢女們頒發賞錢的時候,一名穿著打扮似是管家模樣的老者腳步匆匆,躡手躡腳的行至詹徽身旁,壓低著嗓音匯報道:”事情都辦妥了。”
”哦?”聞言,一直在詹徽嘴角勾勒的淡笑便是漸漸隱去,轉而在諸多樂工舞女們敬畏的眼神中將其揮手屏退。
”你們也先退下。”見庭院角落處還有幾名家丁從旁伺候,詹徽便一視同仁的擺了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