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微明,靖遠城外寒風呼嘯,雪花簌簌飄落。
鎮北軍大營中,鼓聲如雷,驚破沉寂。
“全體出操!”一聲號令自校場傳來,三千將士迅速列隊,個個精神抖擻。
蕭牧立于高臺之上,目光如炬,身后是披甲而立的衛青與霍去病。
“昨日一戰,只是開胃小菜。”他聲音冷峻,“匈奴主力正在集結,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從今日起,推行‘鎮北軍練兵計劃’,每日晨起操練體能、午后習陣、夜間演練夜戰戰術,務必讓我鎮北軍成為鐵血之師!”
此言一出,眾將士心中皆是一震。
訓練正式開始。
晨光初露,士兵們便在雪地里負重奔跑,揮汗如雨;午時烈日當空,衛青親自布陣,講解古之戰法,演示八門金鎖、車騎合圍等陣型變化;夜晚更是模擬突襲,黑燈瞎火之下,鎮北軍竟能在無燈火照明的情況下快速結陣反擊。
霍去病負責騎兵訓練,這位西漢驃騎將軍性情剛烈,對戰斗有著近乎狂熱的追求。
他在校場上設立木樁靶位,要求騎兵飛馳中拉弓射箭,命中率必須達七成以上。
“這叫‘疾風箭術’。”他冷笑道,“若連這點本事都沒有,還談什么千里奔襲?”
此外,他還教授“馬上連擊法”,即在高速奔馳中連續劈砍三刀不亂節奏。
許多原本只會沖鋒陷陣的老兵,在這套技巧下紛紛敗下陣來,但也因此激起了他們強烈的求勝之心。
與此同時,李秀娘也忙碌起來。
作為民間代言人,她憑借自身人脈,迅速聯絡上商盟幾位大掌柜,將戰事勝利的消息傳遍四方,并以“保家衛國”為名,籌集資金打造新式軍械。
“鐵甲三十副、強弓百張、投石車模型兩架,這些都要盡快落實。”她在賬房中一邊撥算盤一邊道。
陳四海則帶著一幫流民出身的工匠日夜趕工,仿制并改進武器裝備。
他尤其對投石車模型產生了濃厚興趣,不僅照本宣科復原了其結構,還加入滑輪系統,使其發射速度更快、精度更高。
“王爺說得好啊,打仗不僅是拼人命,還得靠腦子。”他邊擦汗邊感慨。
短短十余日,鎮北軍面貌煥然一新。
士卒體魄更強,紀律更嚴,戰術意識顯著提升;騎兵隊伍動作敏捷,殺伐果決;工坊產出源源不斷,極大提升了作戰效率。
趁此良機,蕭牧又推出了“鎮北武試”。
凡年滿十六歲男子皆可報名參選,擇優錄取入伍,首期選拔出三百精壯青年,組成“飛鷹營”。
這些人皆身手矯健、反應敏捷,被霍去病親自挑選為尖刀部隊,專司偵查、突襲、斬首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