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遠王府書房,燭火搖曳。
蕭牧將密信輕輕攤在案上,目光如刀,一字一句讀著那驚心動魄的內容:“皇帝病危,呂雄已動。”更令人震怒的是,信中詳細記載了京城的變局——忠武伯呂雄趁天子病重,軟禁太子于東宮,調兵封鎖皇宮,并偽造圣旨,意圖扶持年幼親信登基。
“好一個‘忠武’!”霍去病冷笑一聲,眼中戰意騰騰,“他這是要架空皇權,自立為尊!”
諸葛亮神色凝重,緩緩道:“此事若屬實,大乾江山恐有傾覆之險。呂雄此舉,不僅動搖國本,更是對天下忠臣良將的挑釁。”
衛青沉聲開口:“主公,我知你心憂天下,但北疆防線尚未穩固,匈奴三十萬鐵騎仍虎視眈眈。若此刻主力南調,只怕匈奴趁虛而入,后果不堪設想。”
屋內一時陷入沉默。
蕭牧雙手按在案上,掌心發緊,心中權衡利弊。
一邊是家國社稷、朝堂傾覆的危機,一邊是北疆數十萬百姓的生死安危。
他不能貿然出兵,也不能坐視不理。
他緩緩閉上眼,腦海中閃過自己初到北疆時的荒涼景象:破敗的城池、衣衫襤褸的百姓、士氣低落的老卒……那時他孤身一人,無依無靠,靠著系統召喚出的星將臨凡·暗潮涌動
晨光微曦,靖遠城的風雪還未完全散盡,街頭巷尾卻已彌漫著一種莫名的緊張氣息。
鎮北軍的巡邏頻率悄然提高,城門進出盤查嚴密,百姓雖未覺異樣,但商販之間的低語已然多了幾分猜測。
王府書房內,燈火通明。
蕭牧身披玄甲,站在沙盤前,目光如炬地盯著北方匈奴大營的模型,腦海中飛速推演各種戰局變化。
他深知,若要南下“清君側”,就必須確保北疆不亂、匈奴不擾。
“主公。”諸葛亮緩步走入,手中一卷帛書,“這是擬定好的《討逆檄文》全文,請您過目。”
蕭牧接過,展開細讀。
>“……今有奸佞呂雄,矯詔擅權,囚禁儲君,禍亂朝綱,社稷危在旦夕!定北王蕭牧,忠義昭昭,不忍見國運傾頹,特舉義旗,以‘清君側’之名,號召天下忠良共起而討之……”
文章辭藻華麗而不失鋒芒,既有對朝廷現狀的控訴,也巧妙地將蕭牧塑造為扶大廈于將傾的救世之人。
“很好。”蕭牧滿意點頭,“即刻謄抄百份,命人秘密送往各地書院與民間士紳之手。”
諸葛亮頷首:“屬下這就安排。”
話音未落,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侍衛低聲稟報:“王爺,霍將軍回來了。”
片刻后,霍去病跨步而入,甲胄未卸,渾身帶著一股凜冽殺氣。
他抱拳行禮,語氣激昂:“王爺,騎兵營已完成整編,三萬輕騎可在三日內完成集結,隨時可執行快速奔襲任務。”
“很好。”蕭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