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放榜的第三天,紀凌塵就開始著手安排新科進士的分配工作。他親自召集了各部門的尚書和侍郎,商討這些新人才的具體去向。
”諸位大人,這一百名新科進士都是經過嚴格選拔的人才,”紀凌塵環視滿堂文武,”他們將成為我們改革事業的重要力量。”
”國師大人,這些年輕人確實不錯,”戶部尚書劉維明點頭說道,”我昨日面試了幾個,都很有見地?!?/p>
”我也是,”工部尚書趙天成附和道,”有幾個對冶煉和機械頗有研究,正是我們急需的人才?!?/p>
紀凌塵滿意地點頭:“那好,我們就按照各部門的需求和這些進士的專長來分配。”
接下來的半個時辰里,眾人詳細商討了分配方案。戶部分到了二十人,工部十五人,農部十二人,其余部門也都得到了相應的人才補充。
”狀元李明德熟悉財政,就到戶部擔任員外郎?!奔o凌塵作最后的決定,”榜眼王文華對農政有研究,去農部任職。探花張志遠通曉商務,可以協助慕小姐處理商貿事務。”
”國師大人安排得很妥當,”文德剛贊道,”人盡其才,這些年輕人一定能發揮大作用。”
當天下午,新科進士們就正式到各自的部門報到了。
李明德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進戶部大堂。作為一個農家子弟,他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能在朝廷任職,心中既興奮又緊張。
”李大人,您來了!”戶部的一個老吏員迎上前來,”下官張三,奉劉尚書之命帶您熟悉業務?!?/p>
”張大人客氣了,”李明德連忙還禮,”在下初來乍到,還請多多指教?!?/p>
”李大人太謙虛了,”張三恭敬地說道,”能考中狀元,必定是真才實學。我們這些老人還要向您學習呢?!?/p>
李明德被這種熱情的態度感動了,心中的緊張也消了幾分。
”這是近期的賬目,”張三遞給他一摞文件,”您先看看,有什么不明白的盡管問。”
李明德接過賬目仔細查看,很快就發現了幾個問題。
”張大人,這筆開支的用途記錄得不夠詳細,”李明德指著賬冊上的一個條目,”應該進一步細化分類?!?/p>
”您說得對!”張三眼前一亮,”我們一直覺得這樣記錄有問題,但不知道如何改進?!?/p>
”這樣吧,”李明德提議道,”我們制定一個更詳細的記賬標準,每筆開支都要有明確的用途說明。”
”好主意!”張三贊道,”這樣就能有效防止貪污了?!?/p>
與此同時,在工部,探花張志遠也在展現著自己的才華。
”張大人,這是我們目前的冶煉工藝流程,”工部的一個主事向他介紹,”雖然比以前有所改進,但產量還是不夠理想。”
張志遠仔細研究了流程圖,沉思片刻后說道:“我覺得問題出在爐溫控制上。如果能夠更精確地控制溫度,產量應該能提升不少。”
”可是我們現在已經是按照國師大人的方法在做了,”主事有些疑惑。
”國師大人的方法當然是對的,”張志遠解釋道,”但我們在執行時可能有些細節沒有注意到。比如這里,燃料的配比還可以進一步優化。”
說著,他在紙上畫出了一個改進的方案。
”您這個想法很有意思,”主事看了看圖紙,”要不要試試?”
”當然要試,”張志遠信心滿滿地說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p>
在農部,榜眼王文華也在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王大人,這是我們推廣曲轅犁的情況報告,”農部的一個官員匯報道,”目前已經在十個州縣推廣,效果很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