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有點尷尬了!
其實李世民問出這句話的時候,就已經發覺這是一個愚蠢的問題了。
魏征的窮,可不是某些御史,為了標榜自己清如水明如鏡,刻意營造出來的窮。魏征的窮,是真的窮。現在扒下魏征的官服,他里面的衣服必定打著補丁,他就是這么窮。
魏瓔珞低下頭,聲音越來越小:“民女離家出走的時候,把錢和首飾都留在家了,只帶了幾個饅頭。民女深知,離家出走已是不孝,再帶走錢財,就更對不起父母了,所以只帶了幾件衣服,其余都留在家了。”
聽到這話,眾人心里也是一嘆。能說出這樣的話,可見魏征這個女兒,還是懂事的。但即便是這樣,也不會有人站出來聲援魏瓔珞,因為她離家出走這件事,違背了‘孝’。
在古代,孝是什么?孝就是父母之命不可違,孝就是父母在不遠游,即便父母做錯了,離家出走,也不是一個子女應當做的事情。
情有可原,但事不可為!因此對于魏瓔珞,眾人也只能是一聲嘆息了。
既然問了,自然要問清楚。李世民繼續問道:“萬年縣稟告,找到你的時候,你人在京東集。你去那里做什么?”
魏瓔珞抿著嘴唇不語,好半天,才開口道:“民女想去找王婆。”
“王婆是何人?”
“是京東集市令的妻子,也就是……逐鹿侯的岳母。”
“你找她做什么?”
“想問逐鹿侯府在哪。”
哇喔……
圍觀群眾表示驚喜,還有這么大一個瓜呢?魏征的女兒離家出走,想去投奔李牧。難道說,這個魏瓔珞對李牧暗生情愫?好一出大戲!
李世民也沒想到會問出這么一個結果,不由也八卦了起來,追問道:“你問逐鹿侯府在何處,可是想投奔李牧嗎?你是魏征的女兒,投奔他,不怕人言可畏么?”
魏瓔珞鼓起勇氣,抬起頭道:“陛下請容民女解釋。民女去尋逐鹿侯,絕對與私情沒有牽扯。此事的起因,還要從今日的大唐日報說起。”
魏瓔珞一鼓作氣,把今日早上的事情從頭到尾說了一遍。
“……民女離開了家,才知道自己無處可去,也沒有能力賺得一口飯吃。直到遇到了這些工匠們,民女恍然發現,其實民女還是能做一些事情的。比如教授這些工匠們識字,民女想,既然逐鹿侯能作出《師說》這樣的文章,提出‘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這樣的思想,必然也是有意想要做些什么。民女既然離家出走,總得想辦法養活自己,便打算去找逐鹿侯,毛遂自薦……做、做一個女教授。”
似乎是為了表明自己有這個能力,魏瓔珞急聲解釋道:“陛下,民女從小讀書,四書五經全都讀過。不敢說有多少文采,但是教人識字,還是可以做到的。”
“想做一個女教授……”李世民聽了,,他聽到魏瓔珞說的這兩句,覺得不凡。但文章,不止一句兩句。一句兩句做得好,不代表文章好。
李世民每日都是下了朝才看報紙,今日的報紙正好還沒來得及看。既然說起了李牧的文章,便讓高公公去把報紙取來。李世民拿起報紙掃了一眼,眉頭一蹙,不由正色了起來。
李世民以治國見長,歷史中對他的文采少有描述,也不見其長。但憑李世民的出身,從小到大也不乏名師相伴,他的文采,其實是說得過去的。至少識貨,李牧的這篇文章,李世民一看就知道,孔穎達敗了,且敗得徹底!這篇文章,道盡了為師之道,不要說孔穎達,即便是孔圣在世,怕也是挑不出任何毛病。
李世民讀完文章,喟然一嘆,道:“逐鹿侯不愧是朕之麒麟兒,天賦奇才,當世無雙!爾等三番五次欺負他,在他患病之時,都不肯放過。你們這些嫉賢妒能之輩,難道不覺得慚愧嗎?”
李世民把報紙遞給高公公,指了指魏征,道:“把報紙給魏征,魏征,你來讀一遍,讓朕的滿朝文武都聽一聽。一個十七歲的孩子,識字不過半年,讀孔孟不過三月,他做出來的文章是什么樣子!”
高公公把報紙遞給魏征,魏瓔珞不忍父親受辱,央求道:“陛下,民女可以代替父親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