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毛亨藏身處的人很少,浮丘伯是其中之一。他本不該打擾毛亨,但劉盈的神異讓浮丘伯起了貪念。
“如果老師在世,也一定不會放過這個讓師門壯大的機會。”浮丘伯咬牙寄出了信。
若毛亨生氣,他與毛亨的友誼大概就此斷絕了。
若毛亨因他這封信來到沛縣,導致老師的著作遺失,那么他就是師門的罪人了。
浮丘伯雙手背在身后,手指在寬大的衣袖中輕輕顫抖。
他真的很害怕。
“老師,你身體不舒服嗎?”弟子問道。
“我的身體沒有不舒服。”浮丘伯回答,“走吧,該出發了。”
已做決定,便不回頭。
浮丘伯用過早餐后,與弟子們一同出發。
離開時,他再次規勸劉邦。
《論語》有言:“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無論是求前程還是給予別人前程,比起故意展現出來的言論,更應該觀察他真正的品德和才能。這或許很困難,但是劉邦必須習得的能力。
劉邦表面上很謙恭地接受了浮丘伯的勸說,心里再次給劉盈跳了經驗值。
劉盈嘆息,自家父親真的太脆弱了,這樣的人真的能成為漢高祖嗎?看著不像啊。看來自己以后要多多磨礪父親,真是玉不琢不成器啊。
咦?又湊夠兌換技能副本鑰匙的經驗值了?
劉盈開心得轉圈圈,蹦跳著給浮丘伯說再見。
浮丘伯的弟子感動道:“小師弟在跳著舞歡送我們呢。”
另一個弟子也道:“或許小師弟并不是受了其父沽名釣譽的影響,而是真的把那些孝道故事當做標準來要求自己。”
浮丘伯翹起嘴角,心頭微松:“那也不對。樹立錯誤的標準,就像目的地是楚國,卻駕著車往北行,越努力離正道越遠。”
兩位弟子拱手:“弟子受教。”
浮丘伯與弟子們的車駕離去,連車轅揚起的塵埃都看不見了,劉邦才握拳狠狠砸了一下劉盈的腦袋。
劉盈十分熟練地在劉邦出手時就抱頭蹲防:“阿父,你干什么!”
劉邦捏拳頭:“我們算一算你誣告的狀。我什么時候教導你二十四孝故事?”
劉盈眼珠子一轉,從地上抓起泥土拋向劉邦,爬起身就跑。
劉邦揮袖擋下塵土,大步追向劉盈。
劉盈扯著嗓子喊:“阿母救命!阿母救我!阿父嫉妒我拜了好老師,要揍我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