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元真乃天下奇才也來,咱們繼續喝!”
主位上,周瑜大著舌頭開口,但語氣極為誠懇,顯然被龐統的計策折服。
“大都督過獎了。”龐統啞然失笑,“今日就暫且飲到這里,我這就去找孔明通氣,跟他說明利害關系,讓他助大都督一臂之力。”
沒錯,在明知有過節的情況下,龐統竟然要去說服諸葛亮,令其幫助周瑜奪回兵權。
初聽之下,周瑜覺得根本不可能。
諸葛亮剛在自己手上吃了大虧,豈有以德報怨的道理?
但聽罷龐統的分析,周瑜卻覺得非常有理,甚至是大有可為。
不知不覺間,邊聽邊喝越聽越上頭、越喝越上頭。
加之今日先跟甘寧小酌交流感情,后跟魯肅喝酒談事,又跟龐統盡興一番最終是不勝酒力。
“士元談完后不如來府上歇息”周瑜邀請道:“你我抵足而眠”
“大都督好意心領,改日定來叨擾。”龐統拱手道:“今日先替大都督把事情辦好,來日就能理直氣壯入住,且找孔明對付一晚上。”
“好拜托士元了”
“告辭。”
龐統隨即去往館驛,準備說服諸葛亮幫忙。
并非動之以情,而是曉之以理。
龐統與諸葛亮有交情不假,但軍國大事,私交再好也沒用,最多算是個敲門磚。
何況龐統作為奇才,自有矜持與驕傲,豈會舍下臉皮去求諸葛亮?
龐統之所以信心十足,是精準把握住諸葛亮的需求。
諸葛亮,或者說整個劉備勢力,前來江東的目的是什么?
聯孫抗曹。
若再提煉一下,其目的就是借兵。
從江東方面借來兵力,一同抵御來自曹操的壓力。
那么,對于諸葛亮以及劉備勢力而言,自然是借到的兵力越多越好。
兵力越多,抵御曹操的希望就越大,這是所有人樂見其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