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后,五月初三早上,沈山帶著沈全、沈正和沈知秋三個孫子,趕著騾車去清鎮(zhèn)的蘇家私塾報到。
這次接待他們的是蘇秀才,他掃過沈家的三個孩子,問沈山:“我記得你家中還有一個長得面白眼亮的孩子,他怎么沒來?”
當日他不經(jīng)意瞥見過沈持,還有些許印象。
“他暫時不想念書,”沈山帶著歉意說道:“蘇先生的記性可真好。”
蘇秀才嘆了口氣:“那孩子看起來是個有靈氣的。”他不明白為什么沈持不來念書,也不好多問。
沈山驚訝他這般說法,以為只是面上的恭維,放下臘肉和瓜果:“多謝先生不同他計較,祝您桃李滿天下。”
蘇秀才收下三條臘肉、瓜果和農(nóng)家新采摘的一捆寓意念書勤奮的芹菜:“他要是日后有求學的念頭,隨時可以送過來。”
沈山連連說好。
私塾的事情辦妥,沈山回到家中,他看著還余下的一條臘肉搖搖頭,讓老劉氏拿到廚房改善伙食。
他想,沈持應(yīng)當不會去念書了。
當晚,老劉氏小心翼翼地片下來四五片薄薄的白花花油的臘肉,心疼地炒了一盆子從地里挖來的雞毛菜。
自打春節(jié)之后許久沒有吃過有油水的飯了,這下合了全家人的胃口,全是沾了沈持的福,高興得沈涼一把撈起他抱在懷里:“你小子有本事啊。”
他都沒讓沈家買過臘肉炒菜吃呢。
沈持在心中苦笑了笑,他都沒想到還有這般戲劇效果。
進入五月中,清風越發(fā)無力屠熱,酷暑來了。趁著白天還能出門,沈持和鄉(xiāng)村的孩童在溪水邊瘋跑嬉戲,玩得不亦樂乎。
不是他貪玩,而是他上輩子吃夠了體弱多病的苦,這輩子,沈持太渴盼身強體壯,一有時間便在鄉(xiāng)間跑跑跳跳曬太陽滾草地,生怕身體長不結(jié)實。
沈家的兩個妯娌端著木盆在水邊浣洗衣裳,楊氏朝張氏努嘴笑道:“阿大和阿二還有阿秋大概上學了,也不出來瞎玩了,穩(wěn)重好多呢。”
入了私塾后,沈全他們幾乎不再出門玩耍。
“那可不嘛,”張氏輕蔑地瞧了一眼瘋玩的沈持,笑中帶著幾分得意:“到底是念書的人了。”
她心道:二房真是糊涂,這年頭,讀書能考科舉,考秀才考舉人,比學拳腳日后去當衙役有出息多了。
過幾年等她的阿秋考上童生,讓二房羨慕后悔去吧,她在心里頭美滋滋地想著。
沈持全然不知她們在笑話他,等他撒歡累了便跑回家中。
庭院中,恰好沈山閑著,他手里拿著秸稈,搗鼓著在編東西,沈月在他旁邊伸手抓了一根,他忙說道:“乖阿月,爺爺給你編個蟈蟈籠,抓個蟈蟈放進去聽叫好不好?”
蟈蟈籠。
上次去縣城看見賣蟈蟈的記憶從沈持的腦海中一閃而過,他進屋喝了半碗涼白開解渴,蹲在地上看著沈山手指靈活地編了個蟈蟈籠子,若有所思:“爺,我上次在縣城看見有人賣蟈蟈,6文一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