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持則深深地松了口氣:一年的束脩掙出來多半,不全拿家里的銀子,他可以稍稍心安理得去念書了。
不過沈煌還是怕兒子為了眼前的暴利耽誤了念書,嚴肅地說道:“過幾日要去書院念書,這兩日收收心吧。”
沈持:“放心吧阿爹阿娘,我會好好念書的?!?/p>
這個月,沈全他們愈發勤奮刻苦,每日回家都在油燈下寫字溫書到很晚才就寢,打那之后,再沒被打過手板。
沈全和沈正能寫出像模像樣的“上大人”了,這讓楊氏高興得想上天,拿著兩頁紙一直在朱氏面前晃:“沒想到他們還真是念書的料呢。”
日后,哥倆兒考中秀才,她就是秀才的娘了。
再看朱氏,丈夫雖然吃著皇糧,可是兒子不念書能有什么奔頭。賣蟈蟈得那幾兩銀子,她這下有些瞧不上眼了。
朱氏瞧著沈全的字,不咸不淡地說了句:“我不識字,瞧不出好賴來?!?/p>
楊氏:“……”
扭頭她又去張氏屋中炫耀,誰知道張氏比她還會夸沈知秋,讓她灰溜溜的好沒臉:“二嫂在縫青衿呢,”她又把話引到了沈持身上:“會不會坐不住了,也要送阿池去念書呢?”
楊氏經她這么一說,也道:“我看也是呢。”
上學穿的青衿都晾出來了。
“這會兒再去私塾,阿大他們都學三個月了,”楊氏不屑地搖搖頭:“他哪里跟得上。”
張氏挑挑眉,一副以后有好戲看的口氣:“咱何苦操那份心來著。”
……
進入七月下旬,沈煌夫婦連日來一直在為他置辦上學要用的東西,筆墨紙硯要買一套,衣裳要做幾套,鞋子要納幾雙……
等到七月三十日,是日晴爽,這一天是青瓦書院報名去念書的日子,沈煌特地跟別人換了班,一早,他換上長衫,帶著兒子去青瓦書院報名。
報名念書很便捷,在書院指定的地點報了名字,交過一年的束脩銀子,拿著先生寫給的《入學錄》,等著次日清晨便可以去上課。
等到父子二人辦完入學手續回到家中,朱氏才輕描淡寫地說出沈持要去念書的事情。
楊氏:“瞧她果然沉不住氣了?!?/p>
“晚了三個月才進私塾,”張氏皺眉說道:“跟不上,這不是為難阿池呢么……”
對于妯娌間的嘀嘀咕咕,朱氏全然當耳旁風,半分不往心里頭去。
翌日,八月初一,微晴。
沈持早早來到青瓦書院參加入學典禮。
這一屆入學的大概有三十多個孩子,不光祿縣的,連他們隔壁獻縣的生源都有。看來青瓦書院在這一帶的名氣很大。新生全都著款式大同小異的青衿,年紀從8歲到10歲不等,一眼掃過去,有的看著機靈,有的沉默老成,有的則憨頭憨腦的,呼呼啦啦的一群蒙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