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位大臣喋喋不休。
皇帝蕭敏看著地圖,想到馬上要添上一塊,這形狀,這線條真叫人娛目悅心,說道:“朕就喜歡沈愛卿這樣的機靈人,但凡有什么機會他都能抓住,手段往往出其不意,絕不會錯過。”
“魏愛卿,”他對兵部侍郎魏淳說道:“發塘報給史將軍吧,命她擇機派兵移駐昭通郡,全軍將士官升一級,而后,此地更名為鶴州。”
“再命長沙府兵隨時待命增援史將軍。”雖說押了大理國不敢輕易開打,但也不能不做萬一打仗的應對。
“是,”魏淳說道:“臣遵命。”
皇帝又說道:“秦愛卿,朕估摸著沈歸玉很快要戶部調撥銀兩過去,不用他來要,你派兩人先送二十萬里銀子過去,再幫著他一塊兒安頓好鶴州的災民。”
秦沖和一陣錯愕:“陛下,這是不是太早了?”萬一史玉皎的將士還沒到,昭通郡守白青廬又回來了呢。還沒有五分的把握拿下昭通郡呢就給人家改地名,太心急了。
“在朕和諸位愛卿看到這份塘報之前,”皇帝蕭敏說道:“以沈歸玉的行事,只怕早動手了。”且多半不會失手。
“是,”秦沖和覺得自己大概是小瞧了沈持:“陛下。”
吏部尚書穆一勉見連昭通郡的名字都改成“鶴州”了,于是問道:“陛下,不知選派誰為知府前往治理鶴州?”
皇帝蕭敏微一笑:“此事不急,穆愛卿好好選選,為朕舉薦個治理地方的能吏。”
……
朝廷的公文在三日后送到沈持手中,連同一道來的,還有戶部撥付的尚在路上朝他飛奔而來的二十萬里用以賑災的銀子。
收到朝廷的公文后,史玉皎命懷武將軍蘇瀚帶著人趟水先行移駐昭通郡——現在應該叫鶴州了。
山洪過境后的昭通郡內一片死寂,水退的地方,雞零狗碎的散落著泡得發霉的米面,還有發臭的尸身,而洪水滯留的洼地里,淹死的人像水葫蘆一樣,漂在里頭晃來晃去……
饒是見慣沙場廝殺的將士們,見狀也惡心得哇哇直吐。怪不得昭通郡守白青廬和先前在此地的段懿守軍久久不來。
而黔州府則調派人手,加快給鶴州的百姓更換身份文書,并派出官吏安頓他們。從山洪中撿了一條命的大理百姓在領到新的身份文書和糧食、粗布后失聲痛哭,可算能活下去了。
至于在大理段氏的治下還是歸順昭朝皇帝,對從未受過儒家忠君思想浸yin的他們來說一點兒也不重要,誰給飯吃給衣穿,誰就是他們的父母官。
……
大理國的昭通郡,就這樣大致上落到了我朝的手里。
之后,沈持搓搓手,提筆給大理世子段清川寫了封信——他在信中說請段世子放心,之前他過的話還管用,甲胄還是會按時交付的,又說昭通郡鹽津縣內的鹽井仍是段世子您的,他們不會占有……意思就是給你這些好處,你勸勸你老爹段思倉想開點兒,放棄昭通郡除了鹽津縣之外的這塊地兒吧,別發兵打仗。
寫完之后封緘在竹筒里,著人盡快送去鴨池城。
……
大理國王宮。
在昭通郡山洪之后的
涼風入房,
史玉皎聽后默然無語,直到史翠轉身要退出去的時候她才淡聲道:“知道了。”
周勝是史家的家將,打從他祖上起,
周家的兒郎就一直跟著史家在軍中作戰,一代又一代都是鐵骨錚錚的漢子,
如今做出這樣沒臉的事來,不僅叫史玉皎沒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