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清透,散著淡淡的青光,院長琢磨著捏起玉石,對著太陽觀察,發現那上面印著一個字。
——君。
“那就叫小君吧,”院長笑著將那紅繩重新塞回嬰孩的懷中,對著聞女士解釋,“君望總是美好的?!?/p>
小君就這樣,在福利院里落了戶。
因由年歲小,他被養在了聞女士身邊,與她同吃同住,相互依偎。
如此過了三年。
等到會說話的年紀,院落里其他同齡孩子早就蹦蹦跳跳成群結隊地玩耍了,小君依舊沒有開竅。
他張開嘴,舌頭和牙齒沒一處損壞,可偏偏一個字也蹦不出來,活像個啞巴。
聞女士抽空將他帶去醫院,醫生左看右看,捏著手中的畫本子手把手教:“這個,念媽媽?!?/p>
小君靜靜睜大眼睛,琥珀般通透的眼珠一動不動。
醫生盯著檢查結果琢磨半天,最后推開門,叫門外一直等待的聞女士進屋。
他摸了摸小君的腦袋,又肅正面容對聞女士開口:“這個孩子,沒什么問題?!?/p>
聞女士怪了,追問:“那為什么學不會說話?”
“他會講話,就是不想說,大概是性格上的原因。”
醫生解釋:“性格自然分許多種,有外向的,也有內向的。這孩子不愛講話,也不愛觀察外面的事物,就是比尋常人要更加內向點,比如說你看……”
醫生猛地拍了拍桌子,端坐在椅子上的孩子晃了晃身體,掀起眼皮,困惑得望向醫生。
“他依舊擁有對外界的觀察力,只是把大部分精力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并不能算得上精神方面的疾病,也算不上自閉癥,充其量就是覺得……沒有必要?!?/p>
聞女士重復了一遍,以為自己聽錯了,再次強調:“沒必要?”
“是的,沒必要?!贬t生露出一個笑,“在他的意識里,說話其實是一件沒必要的事兒,你們不需要緊張,并不是智力上的缺陷?!?/p>
內向和獨處不是疾病,卻比病痛更令人煩惱。
——尤其對于被父母拋棄的孤兒而言。
身為福利院其中一員,性格活潑開朗的孩子更容易尋找領養家庭,也更容易在人群里混得開。
縱觀古今,總是會哭的孩子有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