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圈內,能留下這么大腳印的動物,屈指可數。
喻以筠所在的海灘,距離極地冰川尚有距離,很少有北極熊出沒。
仔細研究,發現兩串腳印距離自己只有幾十米,一大一小,卻沒有驚擾自己睡覺。
喻以筠心里有了判斷,順著腳印追過去,果然看到北極熊媽媽帶著小熊登上海岸,試圖通過飛禽和苔蘚充饑。
熊科和犬科比較接近,食性挺雜。
冬眠結束后,北極熊主要依靠春天的海豹為食。
天氣逐漸回暖,雌性海豹會爬到冰川上生孩子。
拿北極熊最經常吃的環斑海豹舉例,雌性環斑海豹會在3-4月份爬上浮冰分娩。
剛出生的幼崽,渾身覆滿胎毛,暫時無法適應水下環境。
大海豹會陪著幼崽,直到哺乳期結束,然后返回深海覓食。
幼崽需要獨自留在岸上,等胎毛褪去,換上防寒潛水服才能下水。
海豹呆在冰川上的幾周,是北極熊最快樂的時期。
可隨著全球變暖,冰川融化速度越來越快。
剛剛進入五月,海豹便消失了。
有些海豹甚至改變習性,不再來這片冰川分娩,讓北極熊狩獵變得愈發艱難。
單身北極熊處境相對輕松,可以抓海魚或者搶奪沖上岸的尸骸。
帶崽北極熊必須分泌足夠的乳汁,海魚和植物很難滿足它們需求。
遇到被北極熊哄搶的尸骸,熊媽媽也不敢隨便靠近,害怕小熊變成其他熊的食物。
北極熊看似憨態可掬,實際是兇殘的猛獸。
饑餓的雄性北極熊,甚至會毫不留情攻擊昔日的愛侶。
此前,熊媽媽就因為遇到公熊搶食,即使拼盡全力依然失去了一個孩子。
雌熊的體重只有雄熊的一半,正面沖突根本不是對爪。
熊媽媽受了傷,走投無路。
為了保護僅存的孩子,它想到這片海岸,帶著幼崽重新回到這里。
海岸邊有許多海鳥,有大量的旅鼠和高原兔,看似不缺獵物。
但它們要么會飛、要么身形靈巧、要么跑得特別快。
熊媽媽折騰了一會兒,既沒有抓到魚,也沒逮到兔子。反而還因為烈日下劇烈活動,給身體造成很大負擔。
北極熊身體龐大,常年生活在極寒區域,運動和長期日照都會給身體造成負擔。
瘦弱的小熊貼在媽媽身邊,怯生生發出乞食的聲音。
北極熊一屁股坐下,把小熊抱在懷里喂奶,自己啃了啃附近的苔蘚和地衣,勉強墊了墊肚子。
北極熊能夠依靠植物充饑,甚至有的熊會在夏季,短暫變成素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