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火》收視率破了當年的紀錄,還拿下了多個重磅獎項,正是《燭火》的成功讓業內認識到,原來這類劇集一樣大有可為。
之后同類型作品倒是一直有播出,可惜收視率只是平平。
《燭火》爆火只是偶然,主創團隊中沒有大導名演員,拍攝成本也不高,但導演編劇愿意精心打磨劇本,演員們為演好角色做了一系列準備。
而后續作品則把“賺錢”兩個字寫在了臉上,連劇組自身都沒有對質量的要求,又如何能打動觀眾?
看到《旭日初升》自比《燭火》,穆遷臉色不由更黑了。
他不明白,葡萄影視怎么就愛這種浮夸式營銷?
就這質量……對比《燭火》?
真把觀眾當成瞎子嗎?
然而,在#又一部《燭火》誕生#這個熱搜詞條下方,穆遷只看到了鋪天蓋地的歡呼聲——
“顧思年好帥!!”
“我就說顧思年的演技沒那么差,只是《守望者》里的角色不適合他,而且那時候他畢竟是新人,沒什么經驗,演不好很正常。”
“+1,明明是臨歌娛樂非把角色塞給他,害他白挨了那么多罵。”
“期待《旭日初升》!祝大爆特爆!”
“之前火的都是《貴公子》那種劇,我都有些害怕現在觀眾的品味了,好在《旭日初升》是很正常的那種劇,感動!”
“這次《旭日初升》撞上云朵影視的《天子》了,你們看到《天子》片花沒……e,主演是群不認識的老頭。”
“誰來扛劇啊?《天子》劇組最有名的就是程赟吧,可他年輕時候都不扛劇,現在年紀大了,認識他的觀眾都沒幾個。”
“不是還有那個誰嗎?那個誰剛靠《貴公子》小爆了一把,馬上《天子》又要靠他爆了呢,嘖。”
如果不是看到評論,穆遷還不知道《天子》也提前放出了片花。
兩部劇在同一檔期播出,質量如何還未下定論,穆遷理解不了顧思年粉絲這種樂觀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