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定了大唐方面的意圖之后,室點密心中越發警惕起來,接連派遣斥候游騎南去打探消息。果然不多久,便又被他探知到一個最新的消息,那就是高昌王麴乾固竟然暗中投靠了唐國,并且圖謀率領其國民向東遷徙,脫離西突厥的統治。
“高昌漢兒果真心腹難得、不可輕信!”
得知此事后,室點密又是憤怒不已,越發感受到唐國皇帝的手段之凌厲,一次出手便是兩路出擊、軟硬兼施,雖然沒有直指他的命門,但也足以讓他手忙腳亂、疲于應對。
于是接下來室點密一邊分遣一支人馬奔赴高昌國中,準備威嚇高昌王放棄這一危險的想法,另一方面則親率部眾南下伊吾,如果高昌王當真不聽勸阻而執意東遷,他便要在伊吾此境予以阻擊。
唐軍若來,則便于此大戰一場,讓世人看一看誰才是真正的西域霸主,若不敢至,那么在解決完高昌的騷亂后,他還要進一步的進攻敦煌,給唐皇還以顏色!
此時的高昌國中,同樣紛亂不已,對于國主麴乾固準備舉國東遷投奔大唐的決定而吵鬧不休。高昌國雖然是以漢人為主體的邦國,但因地處西域,其他族類同樣不在少數。而且就算是國中漢民,也未必就樂意祖輩居住經營的家業而背井離鄉。
歷史上也有高昌國王因為地接蠻夷、恐為群胡所逼而想要東走內遷,便是麴氏高昌之前的馬氏高昌。當時的高昌王馬儒奉表到北魏朝廷請求內附,當時北魏孝文帝也答應下來,并且決定割伊吾五百里供高昌國人居住。
然而高昌國人眷戀故土,不肯東遷,于是國中便發生騷亂,高昌王馬儒遭到弒殺,國人又推舉其長史麴嘉為王,由此便開始了麴氏高昌的歷史。
麴乾固此番要重蹈前人覆轍,心內也是非常緊張。不過與當年形勢所不同的是,如今他所投靠的大唐較之北魏要更加的強大,而且唐皇如今正親自統率大軍駐守河西,如果不抓住這一次的機會,那么未來再想擺脫西突厥的控制恐怕就要更加的困難!
好在唐皇對此也表示理解,在麴乾固歸國的時候便派遣三千精騎為其護衛,這才使得高昌國中縱然有人心懷不滿,但為唐軍鐵騎氣勢所懾,也都不敢輕舉妄動,只敢在王宮外高聲呼喊勸阻。
“突厥丑胡,蠻夷之性近乎禽獸,虐我國人,橫征暴斂,以致我國民不聊生。今幸有天唐雄起、諸夏復興,今我國人若仍不往附,真要兒孫血脈俱處蠻荒、流于蠻夷?”
麴乾固心意已決,甚至于當西突厥使臣抵達其王都時,他更親自率領衛隊將使者一行襲殺,將西突厥使者首級懸于王宮門外,向著宮外仍在意圖勸阻的國人喊話道:“孤承祖蔭享此國業,自謂無功于國人,唯今率引意圖歸義者歸附天唐。爾等群徒若道不同則各自散去,自此異路!有愿相隨投唐者,來日王都城東集結,共同東去!”
在麴乾固態度強硬的堅持之下,國中的爭論也漸漸平息下來。一些畏懼突厥且無意投唐者,各自歸家思忖別計,而其他愿意追從東遷者則更沒有時間吵鬧,全都在爭分奪秒的收拾家當,準備東行。
高昌國中紛爭平息下來,但是西域諸方卻因此國將欲東遷的消息而震驚不已。伴隨著高昌國東遷這一消息的,是大唐與西突厥這兩大軍事集團的斗爭開始變得直接起來,在敦煌駐扎多日的大唐軍隊也開始逐步開拔、向敦煌西北方向的伊吾而去。
兩路大軍都將伊吾作為行動的目標,一時間也令得此方天地氣氛變得空前肅殺緊張起來。所有人都知道西域將要變天,只是猜不出究竟是西突厥繼續延續其霸主地位,還是大唐后來居上、再復強漢榮光。
正當諸方所有視線都聚集在伊吾周邊的時候,在次
諸邦共主
持續數月之久的一場戰事最終以西突厥室點密可汗的出降而宣告結束,一路圍觀的西域諸方勢力自是直呼過癮,而交戰雙方卻都暗自松了一口氣。
一場戰事進行下來,他們各自對于對方的認識更有加深,也都意識到之前對對手的實力是有所低估。
唐軍方面,李泰在謀劃此戰的時候,對于天山地理環境認識不夠深刻,以至于大軍一直被困阻在伊吾地區,未能與金山方向的師旅達成什么有效的配合。同時派遣西去的軍隊遲遲沒有訊息傳回,以至于到了戰爭的后半段則就完全是在苦撐。哪怕是掌握了進出天山的通道,也已經不具備大舉圍攻浮圖城的天時。
至于西突厥方面,作為落敗一方,毫無疑問室點密可汗所犯的錯誤要更大也更致命。新生的大唐帝國要遠遠強過了他之前所面對的任何一個對手,而此番與之交戰的大唐君臣將士則是剛剛完成了社稷的統一、士氣最為旺盛的雄軍。
尤其是史靜所率領的西路師旅,在酷寒的冬日遠行三千余里,途徑荒磧沙漠、冰川山嶺,先后征服了焉耆、龜茲等西域諸國,耗時兩個多月的時間,最終成功抵達西突厥汗帳所在的鷹娑川,并一舉將突厥汗帳搗破!
室點密可汗此番落敗,固然是由于其輕敵所致,但面對能夠完成如此艱巨行軍的唐軍將士,哪怕再來一場類似的戰斗,只怕也免不了要遭受同樣的下場。
在室點密可汗出降之后,李泰才知曉西面師旅的消息,而得知史靜等將士們不辱使命的完成這一壯功的時候,他一時間都不免激動得熱淚盈眶。
此役可以稱得上是大唐揚威西域第一戰,更可以稱得上是自魏晉以來漢人政權再一次以強者的姿態踏足西域,而史靜等人奔襲數千里直搗西突厥汗帳這一場戰事,更是此役最為亮眼、也最能彰顯大唐軍隊頑強斗志與強大戰斗力的一戰!
此役雖然迫降西突厥,但西突厥實力仍存,可汗浮圖城內外仍然還聚集著十幾萬西突厥甲兵。一旦再繼續開戰,唐軍固然可以戰勝這些西突厥軍眾,可是這些西突厥人馬真的躁亂反抗起來的話,局面一時間也難以控制起來,而眼下唐軍已經沒有足夠的條件長時間駐留于此間繼續作戰定亂。
所以接下來主要還是通過協商談判來解決問題,作為勝利的一方,大唐主要提出了三點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