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園提供一些糕點,零食,比如肉干,茴香豆,瓜子花生之類的,當然還有酒。下人們會擺放在園中角落桌上,可以自取,當然很多人也自帶酒水和自制點心,大多都是女子,若是遇上心儀才子還可以邀約共食。
可李業看了身邊的何芊一眼,她壓根就什么都沒準備,想想也是,這怎么符合她的風格呢
在青衣侍女帶領下,李業在閣樓一角取了兩壺酒,一碟茴香豆,并把它遞給何芊。
“干嘛?”
“你端著啊。”
何芊不情愿的看他一眼,還是乖乖端了。
“走吧,找個地方混日子。”
“”
雖說客人到場主人家出門相迎是禮,但并非人人都有這個待遇,普通才學之士自然由梅園中管事迎接即可。而若是朝堂大員,則會引入內堂,由王家本家人親自迎接。
阿嬌站著梅園高處小亭向下看去,大半梅園盡收眼底。
這次負責迎客的是她的二叔王觀河,二叔和志在仕途的父親,經營商場的六叔都不同,他志在學問,只談風雅逸興,對官商之道都不感興趣。
爺爺也不多過問,還表示支持,之前二叔南下蘇州游玩訪友,探討學問,近日收到家書聽說梅園詩會才匆匆趕回來。二叔的到來也讓她輕松很多,二叔雖愛讀書,愛才學之士,但不是古板之人,接待客人,人情話語他也會說。
很多大人物外門看了請柬,識得人后便立刻讓下人帶路,直上內堂,能進內堂的都要由二叔親自接待,都是不可怠慢之人。
阿嬌遠遠的看也認出幾個,比如何芊的父親何昭,當朝開元府尹;還有當朝太尉,參知政事羽承安;武德司武德使朱越;當朝翰林大學士,判東京國子監陳鈺大人;在野的儒學大家珙桐;好游山玩水的皇子李昱等等,還有些她也認不出,她雖長年住在京中,兒時卻是在江州長大的,因為父親是江州知府。
這些大人物人都會由外門下人直接接引內堂,本家人親自接待,梅園中其他人想見也見不著。
而還有一些需要王家小輩親自迎接,雖進不了內堂但也足以說明身份,比如京都最出名的幾個才子,還有真正的權貴之后。
這些就落在阿嬌頭上,因為她比較特殊,本來若是別家自然該由家中男子來,但她是京中出名的才女,梅園詩會中不少人也是沖著她的才氣而來。
可她此時卻心不在此,之前迎接了慶安公主的長女李梅,還有羽府女眷,都是客套話,此時閑暇下來忍不住又想世子業該來了吧。
按他的身份是該有人接引進內堂,到時自己再去相迎的,可她總有一種預感,按世子的行事作風,興許不會來,便越想越心憂。
正當她胡思亂想之時,小惠匆匆上了小亭,提醒她道:“小姐,又有貴客來了。”
阿嬌收回心思,點頭下了亭子,帶著幾個家丁和女婢出去,外面已經等了幾人,最前面的一個公子她認得,是晏家公子晏君如,交友廣闊,平時在文人墨客中很有名氣。
寒暄幾句后讓身后家丁收了禮,和本家人見過面禮就算到了。
在他之后是京都很有名的才子曹宇,據說詠月詩文是一絕,同樣拜謝收禮,走完流程。
阿嬌只是依例行事,這時面前的公子她一下子想不起來,眼神示意身旁的小惠,小惠默契的不著痕跡看了一眼請柬小聲報給她,原是蘇州第一才子,名叫方毅,怪不得她不認識。
可下一位卻讓她愣了一下,原是冢勵公子,雖然他們只在蘇州有一面之緣,但當初畢竟父親之前答應過她和冢家的婚事,心里多少有些尷尬,客套兩句,見他神色激動開口要說什么連忙一句:“冢公子請!”堵住。
雖沒什么,但不知為何阿嬌心慌慌的,要是世子知道了該如何解釋呢
對方面無表情和那丁毅一起走了,這時下一位她也不認識,小惠想看請柬卻被那二十多歲的公子攔住。
“王姑娘不必看,我沒請柬。在下乃太子府中二子李譽。久聞梅園詩會大名,今日就是想來看看這地方是個什么模樣,所以直接進來了,相府肯定不會怪罪吧。”
阿嬌話語一滯,太子府二子,那就是皇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