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我倒要看看他能說個什么花兒來,為什么說咱們爺孫三代人的答案不對。”
朱元璋面子有些掛不住,冷哼一聲道。
朱標同樣也有些好奇,按理來說他們的答案應該是對的啊,為什么是對又不對。
至于朱棣,在陳平這里他的回答頂多得到一個“卷面分”。
“錢的確很重要,但你卻只看見了表面,忽略了宏觀上的視角,有一句話,叫作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陳平這邊已經開始授課了。
“上層建筑包含了我所說的政治、法律、基礎設施乃至于一切思想和道德、藝術等等的總和。”
“而決定它們存在的,就是經濟。”
“經濟便是政治的基礎,那么什么是經濟呢?錢是經濟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錢從什么地方來的呢?自然是需要勞動創造,也就是生產力。”
“那么勞動創造有了,怎么能換成錢呢?自然就需要交易了,并且你生產出來的東西,得是別人需要的,才能完成交易,也就是供需。”
“這個交易之中,使用的用來衡量事物價值的物品,便是貨幣,也就是我們口中的錢。”
“有了源頭生產出東西,有了錢有了供需,還需要一套完整有效的秩序,確保交易能夠順利完成。”
“如果說錢是看得見的河流,那么生產力就是河流的源頭,沿岸沖刷出來的河床,就是運行的秩序,我們就如同河中的小魚,交易彼此所需,這便是生態。”
朱元璋聽的瞳孔一縮。
過去腦海中思考、實施的政令,種種奏折的內容,在這一刻被陳平的一番話牽引組合,最后轟的一聲炸開,隱隱有種恍然大悟之感。
“這就是政治嗎?聽君一席話……”
朱元璋正要感嘆,可目光一瞥,自己兩個兒子還在場,頓時止住不說了。
“正是聽君一席話,尤勝十年書啊!”
朱標卻是毫不掩飾自己的贊嘆和佩服,雙眼明亮有神,只覺得陳平這番話直接指向本質,讓他對如今的大明現狀有了另外一番認識。
源頭、河流、河床、河中小魚的生態,一切的一切,都變得有跡可循起來!
“這么厲害嗎?”
朱棣仍舊有些懵懵懂懂,倒不是他沒有慧根,主要現在的他還沒遇到黑衣宰相,另外一個侄兒也沒有上位。
沒有外部壓力,朱棣縱然很有潛力,但現在他還是一個十八歲的鐵憨憨。
這也是為什么陳平放棄朱棣的原因,等到此子打磨完成,他指不定早就被朱元璋砍頭回去當千萬富豪了,還不如換一個方向影響大明和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