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內。
常百草放下藥婁。
里面都是些新鮮的藥草。
最多的是些能用于止血的大薊。
戰事只要開啟,這玩意兒就供不應求。
他不喜戰事,也曾上過戰場。
知道那些傷卒有多可憐。
高級軍吏能享受到金瘡藥。
普通大頭兵就只能簡單包扎。
用點草木灰糊在傷口。
能否活命,就全靠天意。
所以多準備些,肯定是沒錯的。
常百草交代藥童曬藥,自個則是坐在茅屋前,提筆而書。他不僅是在記錄藥方,連帶著還將藥材完整畫下來。
這其實是寧闕與他提過的。
神州醫家位列九流,流傳下諸多醫書,類似天回醫簡、脈書、千金方……但這些醫書有個問題,學習門檻過高,也沒有插圖。只能根據描述,或是老師帶著采摘藥草。
寧闕希望常百草能撰寫本系統性的醫術,將常見的藥草分門別類。連帶著藥性和常用的藥方整理出來,如此也能速成些赤腳醫生。
沒辦法,大奉苦啊!
尋常百姓想找個醫師太難了。
小病不用看,大病看不起。
生了病就全都靠自己硬抗。
有些鄉村還盛行巫醫。
他們整出些符水,宣揚能治病。
可實則就是些米湯而已……
寧闕所言也是啟發了常百草。
所以他得空便會撰寫醫書。
這兩年來已是有所小成。
“常神醫!”
“常神醫!”
“你快來救救小寧!”
沈青禾急促的聲音驟然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