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禾走進宗廟。
這里面豎著無數(shù)的靈位。
從下至上,幾乎將宗廟擺滿。
沈青禾一一看了過去。
“寧翼王之位!”
“寧白王之位!”
“寧靈王之位!”
“……”
這都是歷代寧王的謚號。
大部分都是比較好的。
作為親王,自然也是有謚號的。
不過都是由禮部負責(zé)評定。
最后交由奉帝核定賜下。
像老寧王的謚號就是【烈】。
是謂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秉德尊業(yè)曰烈。
烈也是對老寧王一生的認可!
繼續(xù)往內(nèi)走去。
便看到十余青銅鼎擺在四處。
上面繪有篆文。
古色古香,大氣磅礴。
沈青禾打量著,滿臉敬意。
正所謂功銘著于鼎鐘,而名稱垂于竹帛。鼎在大奉不僅象征著身份,更彰顯著宗族功績。好比長安八大世家,都曾得奉帝賜鼎。
非再造大功,皆不能賜鼎!
寧王府足足有十六尊鼎!
“這是四足方鼎。是我父親收復(fù)燕云十六州后,先帝所賜。這是我曾祖的,平定巴蜀叛亂開拓西南夷……”
寧闕如數(shù)家珍。
這些銅鼎都是寧王府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