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數月苦戰,江南治水也到了尾聲,大部分水利設施差不多都完工了,極少部分還沒有完工的也到了收尾的階段。
修建完成的分水壩因為形似魚嘴,所以眾人又親切稱呼為“魚嘴壩”。
它屹立在平陽城的外部,這里是洪水經過的第一座城池,也是受災最為嚴重的地方。
從上往下看,宛如一頭蓄勢待發的蒼龍,巨大的榪槎是它堅不可摧的脊梁與肋骨,深深扎根于河床巋然不動。
無數填滿卵石的巨型竹籠,就像是層層疊疊覆蓋的鱗甲,緊密填充在骨架之間,被奔騰的河水日夜沖刷。
原本洶涌肆虐的洪水到了這里,就像是被扼住了命脈,瞬間變得乖順無比,在蒼龍的示意下,化為一股集中的金色激流,精準地流向寬闊的泄洪道。
水流沖擊著榪槎和竹籠,濺起數丈高的白色水霧,水霧翻騰之間,宛若白云,好似真的有條巨龍在河底下不斷翻身。
束水攻沙的力量在此刻展現得淋漓盡致,主河道下游方向,水流明顯加速,沖刷著淤積的河岸。
大塊沉重的砂石無法越過榪槎,所以只能選擇沉降堆積下來。
已經拋去部分卵石的洪水,則是繼續翻涌,像是減輕了不少負擔和累贅,身姿是前所未有的輕盈。
沿著設計好的泄洪道,平緩流入下游坡面,湖底深處肥沃的淤泥正悄然孕育,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里將會成為富饒之地。
從魚嘴引導而來的水流,迸發出陣陣嗡鳴,像是不甘心的吶喊和嘶吼,它們被牢牢束縛在堅固的堤岸之內,像是沒了爪牙利齒的老虎,再無泛濫的危險。
淹沒屋頂的洪水,已經不斷下降,曾經浸泡在水中的土地重新裸露出來,雖然充滿泥濘,布滿水痕還有各種被沖擊的雜物。
但這些都是土地,且面積廣闊,只要假以時日,就能夠重新開墾,在上面重新蓋房,修建新的家園。
先前因為要修建泄洪道,不得不淹沒部分田地和村莊,和這比起來,實在是算不了什么。
孫崢帶著一眾治水官員,還有不少災民站在高處,俯瞰著下方的場景。
夕陽西下,魚嘴壩在陽光的照射下,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金邊,浮光躍金,魚嘴鎖水,涌動著一股澎湃盎然的力量。
不遠處泄洪道宛如一條金色的帶子,環繞在四周,像是最忠誠的守衛者,引導洪水有序地流入其中。
天色漸晚,日頭西移,只剩下一個淡淡的半圓,一半在天空,一半卻是在水里。
水天相接,配合著周圍宏偉壯觀的水利設施,天然和人工,兩種不同的風格結合在一起,卻并不突兀,反而有種奇妙的和諧。
榪槎骨架的影子被夕陽拉得極長,就像是巨獸的骨骼,橫跨在水面上,奔騰的水流反射著碎金,一切顯得是那樣安寧靜謐。
這個曾經洪水肆虐,哀鴻遍野的地方,似乎終于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新生。
看著眼前的情形,即便是再固執的災民也不得不承認,朝廷的辦法是有用的。
甚至效果比他們想象的還要好。
即便有少部分人的利益被犧牲,可是從長遠來看,他們的回報還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有了這些水利設施和建筑的保護,江南日后再也不用受到洪水的困擾和侵襲,甚至在枯水期,降雨少的時候,還可以用這里的水灌溉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