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書院,趙匡。”
趙匡雙手抱拳,對著寧闕咧嘴笑了笑,但那雙攝人心魂的眼睛,卻是愈發(fā)明亮了起來。
“北麓,寧闕。”
依舊是這熟悉的開場白,寧闕的語氣仍然不咸不淡。
第二輪的辯論,就此開始。
按照慣例,這一次要由打擂的寧闕命題。
寧闕簡單思索了片刻,便決定拋出儒家經(jīng)典《莊子》里的內(nèi)容了。
只不過,在這個世界并沒有莊子這等先賢,所以寧闕只能托以化名。
但是故事的核心,還是沒有變化的。
簡單來說,這個故事就是寧闕有一天和朋友在郊外踏春的時候,看到了河里的魚兒,游得十分歡暢。
于是寧闕便不由起了羨慕之心,覺得魚兒在水里十分歡樂。
然后,寧闕的朋友反駁:“你又不是魚,你怎么知道魚過得開不開心呢?”
寧闕則好奇反問:“你又不是我,怎知我不懂得魚兒的快樂呢?”
趙匡不愧是擅長詭辯的高手,略微思索便給出了他的反駁。
“人和魚又不一樣,人怎么可能知道魚的快樂呢?”
“這么說來,你認(rèn)同我朋友的觀點?”
寧闕笑問道。
“那是自然。”
得到了趙匡的肯定答復(fù)之后,寧闕的臉上浮現(xiàn)出了笑容來。
趙匡見狀,不由心中猛一咯噔。
方才劉嗶在臺上與寧闕辯論的時候,當(dāng)劉嗶落入他的圈套中時,寧闕的臉上就有這種笑容!
果然,下一秒,寧闕就開始發(fā)難了。
“看樣子,兄臺還是只看到了表面現(xiàn)象,而忽視了這番話背后的深意啊。”
寧闕搖了搖頭,眼中盡是失望之色。
“我之所以會跟大家分享這樣一個故事,其實就是想告訴大家,不管是對待人還是事、物,都需要用辯證的觀點去看待事物的發(fā)展。”
“尤其,絕對不能用自己的主觀思維去妄加揣測,畢竟你所看到的也不一定就是事情的全部真相。”
說到最后,寧闕用一句話,進行了總結(jié)。
“這正是我方才所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直接給出了這一則小故事最終的答案后,趙匡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