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珠:“······”
她怎么覺得,自從謝清霖打京城再回來,就跟換了個人似得。
只是看著這個笨拙小心討好她的人,沈明珠又覺得,這樣的轉變似乎也不是什么壞事。
打算好要跟著謝清霖等到端午之前回京城,沈明珠年關還沒出就開始忙碌了起來。
她得趕緊將商鋪打理起來,而且到了京城那邊,就沒有江南這邊這樣多的繡娘了。
她已經想好了,先在這里好好教養著一些繡娘,然后再買些丫鬟們,一起學著做些繡活。到時候她離開的時候,只要是愿意跟著回京城的,都一律工錢翻倍。
畢竟有些人其實在當地也沒有了親人,甚至就連住處也是沈明珠替這些繡娘們買下來的,地方都不算大,但是足夠溫暖,一群繡娘們住在一起,也更安全。
而謝清霖的忙碌也是不遑多讓。
他這次是接了最難的籌集賑災糧的事情,其中最難得就是上下層之間的官員們相互貪墨。
一層貪上一口,還沒出江南,糧食還沒送到那鬧旱災蝗災的地方呢,就基本上剩不下什么了。
只是他也有著自己的方法,這頭的糧食送到災區,那邊是由著王昌平和長樂公主一起接應,只要是中間少了一點,中間全部的官員,一律革職查辦。
相當于是將這中間的全部運輸大小官員們,變成了一條船上的人,既然大家都在這船上,誰也不敢在上頭造次。
賑災這事還是長樂公主主動提出的,她原來只是想著要王昌平能夠再得個好的身份,或者讓自己的父皇消消氣。只是她到了災區以后,卻發現那遍地的流民盡數都是皮包骨頭。
賣兒賣女都是輕的,甚至有的地方因為實在是沒有糧食,易子而食,看的長樂公主忍不住眼淚直往下掉。
王昌平一面安慰著她,一面和她一起努力在災區開粥棚,嚴查當地官員們的賑災情況。
同時他也對謝清霖這一手由衷的欽佩,覺得自己這師弟做的實在是太巧妙了。
以前往往能夠流入到災區的賑災糧食,因為貪墨大多只剩下不到五之一二,讓前線賑災的官員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如今這計劃一出,到了他手中的賑災糧不但沒有少,甚至還比朝廷規劃好的還要多不少。因為有些官員擔心上一層的人貪墨了,或者是路上折損了,只得偷偷將自己地方購買的糧食加進去一些。
于是賑災的成果格外的好,消息傳到了京城里頭,天子大喜,賜了王家額外的恩典,給了他們的嫡次子王昌平一個可以世襲的侯爵。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是要替長樂公主以后嫁過去做準備了,甚至還有人在小聲嘀咕,謝清霖在這次的賑災案中起的功勞可是不比王家小,莫不是上次拒婚得罪了圣人,竟然連封賞都沒有得到一些。
這些都是外人的話語,像是一陣風,拂過便散去了。
一眨眼就到了江南的清明節了,這是祭祀先人的重要節日。
謝清霖早早忙完了公事,緊趕慢趕地朝著沈明珠的小院走去,他一進家門就忙著去換下來官袍。今個他答應了沈明珠,要陪她一起去給母親掃墓。
衣衫是昨天夜里他挑選了一夜的,給沈明珠都選的有些煩躁了,只是謝清霖仍舊覺得有幾分緊張。
見他換好了衣服,沈明珠拿著一個食盒朝著他走了過來,謝清霖趕緊伸手接過,“這么重,讓我來拿就好。”
說著他又伸出手,牽住身邊的沈明珠,兩個人慢慢走著上了外頭備好的馬車。
沈家祖墳里頭有不少在今日來上香的,其實也沒有什么太難過的事情了,沈明珠一面將備好的東西一一擺放在母親墓碑前,一面將香燭等物燃著了。
她看了看自己身邊的人,沖著墓碑漏出一個輕松的神情來。
母親,不必擔心了。
我會好好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