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有一個跳出來反對的人,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以及……
“三殿下!此舉斷不可為啊!這是在辱滅皇恩啊!”
“三殿下可曾想過他們本來就是災民,本就饑寒交迫,渾身無力,哪來的力氣繼續(xù)給你干活呢?”
“三殿下,如此行為以后又如何能做得守成之君啊。”
聽著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朱允熥卻不耐煩掏了掏耳朵道:“皇爺爺都沒說什么,你們就你一言我一語說起來了?怎么?你們比皇爺爺還厲害嗎?”
一句話讓文臣們的蛐蛐聲靜下來了。
朱元璋半瞇起眼睛看向朱允熥,冷哼一聲道:“咱倒是覺得他們說的沒錯,你這種做法確實有失妥當?”
“有失妥當?沒有比這還好的辦法了好吧,允熥有三辨。”朱允熥上前邁出一步,先是拱手,瞥了眼朱允炆后又道:“一辨,俗話說得好升米恩,斗米仇,你現(xiàn)在給災民提供免費吃喝,他們形成了依賴后,假如你不給了他們還憎恨你還找你要糧食要錢,你怎么解決?”
“難道要鎮(zhèn)壓?那你是賑災,還是鎮(zhèn)災民?”
“而以工代賑,讓他們知道這是用勞動來換食物和錢,沒活干就沒錢就沒糧食,情理之中。”
一番話讓朱允炆微微睜圓眼睛,他似乎還真沒想到這點。
其他文臣不言語,而是用不友善目光盯著朱允熥。
武將們一想,好像還真是這個道理啊!
朱允熥大大方方,聲音有力道:“二辨,若是災民聚集且吃飽之后生事,那管理起來也麻煩,而把災民分散成不同部分,讓他們干活……像是蓋城樓,或者參與清理積雪、幫助其他受災的人……可以減少生事的可能!”
此話聽得朱標怔在原地。
“最后一辨,授人之魚不如授人之漁,讓那些災民在勞動拿糧拿錢同時,學一門技術,以后也能有個出路,何嘗不為一件好事?”朱允熥走完七步,再次面向朱元璋,聲音鏗鏘有力毫不怯場。
“百姓得了食物,錢,大明在百姓幫助下多了新的建筑,災情得到控制,這簡直是一箭多雕啊!”
朱允熥話讓臺子上的朱元璋眸中也逐漸多了一些欣賞,再次一對比就覺得朱允炆的建議就有點上不了臺面了,剛想開口夸幾句,卻忽然聽到一些不太合適的聲音。
【我出了這個好一個注意,老朱你還不趕緊問我想要什么東西作為獎賞?】
【我也不挑,你封我當王爺就成了!】
朱元璋的欣賞之情蕩然無存,甚至對心里還存在著造反念頭的朱允熥有點不屑了,剛想說“用朱允炆建議”來氣一氣這個小逆孫,可很快就有個更好念頭。
“兩個方法都不錯!”朱元璋滿意點頭看向臺下文武大臣們,繼續(xù)道:“那就兩個辦法一起用,以這大明皇宮為界,應天府分為東西兩邊……”
“允炆,允熥你們兩人各占一半,用自己方法來救濟災民,不過賑災的錢,糧自己想辦法,朝廷的錢要解決地方災患,不能批給你們……”
“若是這件事有誰辦得好,咱就定他為皇長孫,若是辦不好……咱也要給出懲罰。”
朱元璋緩緩的一句話,讓文武大臣們都震撼連連看向兩位皇孫殿下。
一直以來,自從朱雄英離世之后皇長孫這個位置就一直空缺著。
成為皇長孫也就意味著受到了朱元璋的注視,以后肯定是要被當成皇帝來大加栽培的,沒想到朱元璋居然會趁著這個機會來確認皇長孫人選!
這對滿朝文武來說可是不可多得的給未來投資的機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