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人物打造禮物?
秦烈氣笑了。
韃子找的這搶劫理由,還真是奇葩!
不過,秦烈倒也沒懷疑。
地窖里這韃子的嘴有多臭,他昨晚是親身領教過的。
言語之間,對大洪邊軍滿是輕蔑,眼高于頂不要太明顯。
而且,這韃子俘虜還是個悍不畏死的主,中間幾次受不了鹽水的痛苦想自殺,都被看守的軍卒給攔住了。
這種人,怕是沒那個腦子說謊。
“現在搞清楚了韃子夜襲的原因,我們可以開始制定計劃了!”
“連韃子的鷹師,都親自前來劫掠,這個韃子大人物的身份,只怕在韃子中極為高貴。”
“就算這個叫巴什么的百夫長不來替他報仇,這段時間的邊境,只怕也不會安寧。”
“不過,韃子越過邊境城墻劫掠,日也是常有的事……”
秦烈很清楚,盡管大洪的邊境防御機制近乎完善到了極致,可,一旦城墻被韃子精銳翻越突襲,導致烽燧沒能點燃,則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盲點區域。
而按照邊軍的補給機制,屯堡每半月左右到墩堡補給一次。
也就是說,這半月就屬于是真空期。
在這段真空期中,韃子想有大作為是很難的。
畢竟,由于高達數米的城墻阻隔,韃子的戰馬無法沖過城墻。
也就是說,韃子在正面戰場的武力值,在翻越后城墻后,直接損失了一半以上。
而就算韃子肯召集兵馬,花費時間來拆除城墻,但如此大的動靜,周圍墩堡肯定會有察覺。
只要有一個烽燧燃起,就會激發邊軍防護機制,吸引層層保護機制來抵御韃子。
并且,最重要的是,就算韃子真有通天手段,能在不驚動其他墩堡的情況下,拆毀城墻,其戰略意義也不是很大。
因為數千里邊境,只有九鎮總兵府這種大軍集結的關隘后面,才有直通中原腹地的官道。
韃子是來搶劫的,不是進山溝溝里繞圈的,搶一百座大山的收獲,也比不上奪下一座關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