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山煙雨寺。
落款:司鴻釋玉。
這十多個字寫得如涓涓細流,卻又透著如磅礴江水般的恢宏氣勢,似乎是司鴻釋玉所寫。
俗話說字如其人,這手字,絕不是尋常人能夠寫得出來的。哪怕有其形,也不可能有其神。
我真沒想到司鴻釋玉這么快就會來找我麻煩,而且是親自前來。但是,我能不去么?
我似乎不能不去,因為司鴻釋玉若執意見我,我哪怕不去煙雨寺,她也可以來我家找我。她到底是居士,這禮節我不能少,免得落人口實。而且,她都已經親自到煙雨寺來了,我不去似乎真的太顯得傲慢。
烏龍山煙雨寺就在寧縣區域內,不過離著縣城還有數十分鐘的車程而已。
我跟顏白雪說我出去有事,然后也沒通知摳腳、長發他們,開車徑直往煙雨寺去了。
煙雨寺,名字很美,但其實也不過是寧縣這人跡罕至的一個高山寺廟而已。而且,還是尼姑廟。
在煙雨寺數里處,還有個烏龍寺,這烏龍寺的香火極盛,可以說和煙雨寺恰巧是兩個極端。
我開著車到烏龍山的山腳下,卻發現必經的路口處掛著政府的牌子,“烏龍寺景區修繕,暫不待客。”
這句話下面還標注有時間,竟是要持續到兩個月后。
難道要我走到煙雨寺去?
我沒有這個閑心。
瞧瞧周圍,沒有人煙,我把車停在路旁,然后撥通了掛在滅蒙脖子上的那個電話手表。
滅蒙很快從高空俯沖下來,出現在我旁邊。
我坐上它,往煙雨寺飛去。
煙雨蒙蒙,江南的景色大體可以概括為“柔”字,連女子,也如水般柔潤。
煙雨寺深處烏龍山中,因江南雨水多,這寺又海拔高,總是被霧氣彌漫著,似又抱琵琶半遮面,又似小荷才露尖尖角,是以那時建立寺廟的人才給這寺廟去了“煙雨寺”這么的名字。
這些,是我在寧縣旅游指南上面看的。
可惜,煙雨寺雖然古樸,但寺廟卻不大,供奉的菩薩也不多,是以這些年始終沒能成為旅游熱點。
我和滅蒙很快變出現在煙雨寺的上空。
我是有些信佛的,不愿觸犯菩薩,讓滅蒙在寺前落下,然后沿著臺階緩緩往煙雨寺寺門走去。
據說煙雨寺前臺階共有九百九十九階,且這青石臺階的也不是正常規格的20高,而是199。以前我在寧縣時曾想來看看是不是真的,但總因為寫瑣事而忘了,這次我特意從臺階最底下往上走,直到走到寺門前,我才發現,原來煙雨寺臺階只有九百九十八階,若硬要說是九百九十九,還得加上最底下的地面才行。
這寒冬,煙雨寺旁的林子里已經是冰封雪蓋,瞧過去,滿目都是白茫茫與亮晶晶。
寺門前卻露著青石地面,沒有積雪,應該是有尼姑打掃過。
此時,在寺門前,有個身形佝僂,打扮古樸的老奶奶站著。她給我的印象就是人很老,頭發卻還很黑。
這位老奶奶拄著蛇頭拐杖,眼睛微瞇,乍看去就像是為尋常老人家,再看,卻又覺得極不尋常。
她的氣息隱隱有些和黃老伯相似。
我心里微驚,難道這位老奶奶就是傳說中的司鴻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