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竟有些看不透劉備的這個窩囊兒子。
按照當時局勢,一句樂不思蜀換來的卻是保全劉氏一族,乃是明智之舉。
既然大勢已去,又何必苦苦掙扎,是個懂得取舍的。
但是如此會取舍,卻不像劉備的兒子。
若是劉玄德,怕是死也不會說出此等話來。
曹操敬佩劉備是個英雄,也頭疼于他這種執著,本以為他的光復漢室只是一個招攬人馬的口號罷了,不想那個瘋子卻一直堅守。
吳。
孫權也從原本的慌亂中鎮定下來,聽到神跡所說的樂不思蜀,孫權笑了,“這竟是劉備之子說的話,蜀必亡!不足為懼!哈哈哈哈!!”
支撐蜀國的是什么,不就是劉備等人光復漢室的執念么?
【劉邦】:這小子是真傻還是裝傻?他日后有沒有復國?
劉邦好奇,不知后面有沒有反轉。
【有人說劉禪并不昏庸,反而是大智若愚,不然也不會穩坐江山三十年,最后還得以壽終正寢。
蜀國已經是窮途之末,無謂的抵抗,投降是最好的選擇。
雖然劉阿斗成了亡國之君,但是亡國未必要殉國,人各有志。】
樂瑤嘆了一口氣,忽然不知該怎么說了,阿斗有錯么?作為普通人,他好像已經做的很不錯了,不作妖很聽話,打不過就投降,保住了劉氏一脈,百姓也不用跟著遭殃。
阿斗沒錯么?他的樂不思蜀絲毫不抵抗的投降,把劉備和諸葛亮的堅守狠狠地踩在腳底。
讓蜀國之臣堅守了一輩子的信念,消散的無影無蹤。
【路人甲】:悲涼的蜀漢呀,唉…如此落幕。
粉絲路人甲出現了,本來他想懟劉阿斗,但是張嘴卻不知該怎么罵,他和樂瑤的感覺一樣,不知怎么說。
要把自己代入劉阿斗,是投降還是抵抗?
【為何劉阿斗的樂不思蜀讓他帶上了昏君的帽子。
可能正是因為季漢的“視死如歸”與劉阿斗的“樂不思蜀”強烈的對比。
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誰對誰又是錯呢?】
樂瑤放出悲涼的音樂,畫面首先出現的是人已暮年的諸葛孔明。
【為報三顧茅廬之恩,為完成主公托孤之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諸葛已老,無力北伐,愧對先帝。】
畫面一閃,關羽的畫像插入。
【關羽關云長在此!必取荊州,助大哥完成大業!
敗走麥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關羽不降!蜀國不降!】
隨后是關平,關羽之子。
【關平隨父,亦不降!蜀國之臣,定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