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甲】:無前人之蔭?姚宋二人不是武周選拔出來的?
提到武周,
李隆基臉色微變,什么叫做武周時期提拔的官員,
即便是武周時期選拔出的官員,能選是能選,
會用么?
眼看彈幕要吵起來了,朱高煦忽然插了一嘴,岔開了話題。
【朱高煦】:大唐就沒有文官集團?這權利咋收的如此順利?
聽了這么長時間的神跡,文官集團這幾個字是深深的刻在朱高煦的腦子里。
【不同王朝有不同王朝的弊端,大唐雖然沒有文官集團,但有關隴集團門閥世家。
像李淵本身關隴集團出身,登基后也是厚待關隴集團。
如同漢朝的藩王,唐朝的關隴集團一直是唐朝的隱患,唐太宗李世民時期重用山東集團以此平衡關隴集團。
到武周時期,對關隴集團則是完全打壓。
而唐玄宗時期,對關隴集團政策是打壓平衡的政策,例如啟用沒有任何政治背景的“寒門”官員,同時也會任用有門閥世家背景的貴族子卿。】
朱高煦只要聽到平衡就腦仁疼,朱厚熜就愛搞平衡,這個唐玄宗李隆基也是。
平衡!有什么好平衡的!
【只能說平衡各方勢力是每個王朝尾大不掉的問題,但只顧平衡,不從跟上解決問題總會玩崩。
咱話題扯的有點遠了,繼續說宰相宋璟,在政策上他也有自己的主見,可惜沒有被唐玄宗李隆基采納。
首先是對于府兵制的改革,唐朝的府兵制和均田制相互依存。
沒戰事的時候府兵們就回家種田,有戰事的時候就自帶武器和裝備,聽朝堂派來的將軍指揮打仗。】
天幕中出現小動畫,只見卡通的士兵一手拿刀一手拿鋤頭。
【但隨著土地兼并問題愈發嚴重,均田制破壞導致府兵制的破壞,打仗不但有風險還要自帶糧食,關鍵還沒地重。
如此百姓都不想當兵,出現了大量逃兵和大宋一樣,百姓以當兵為恥,當兵真是既沒錢也沒出路。
但和大宋重文輕武不一樣,只是普通百姓當兵沒有出路,但是武官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趙匡胤已經習慣神跡用他們大宋當反面例子,心中竟沒什么波動。
畢竟神跡可比趙匡美的刀子嘴委婉的多。
【對于崩壞的府兵制,最快的解決辦法就是募兵制,把軍人作為一種職業,花錢雇人打仗。
募兵制可以短時間內提升兵力,大明嘉靖年后期也用募兵制。
但是在封建制度下的募兵制卻有兩個致命的缺點。
一是雇傭軍隊的開支對朝堂開支會造成巨大的壓力,雖然軍事支出是必然的,但是不解決土地兼并問題,朝堂的收入只會越來越少。
二是募兵制會讓軍權分散到地方手上,導致中央控制不住地方,外強中干。】
唐玄宗李隆基皺起眉頭,顯然不怎么贊同神跡的說法,雖然募兵制有弊端但只要平衡的好就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