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
此時的李隆基還沒有出生,因此李治沒法立皇太孫。
至于皇后武則天,
李治并未廢除她的皇后之位,
李治心里明白武則天是有能力的,
日后的大唐還需要她的輔佐。
但是李治終究開始提防武則天,
即便武則天有利用價值,
她的價值僅僅是身為輔政的皇太后,而不是武皇武則天。
除此之外,
唐高宗李治并沒有立裴炎為輔政大臣,畢竟他背叛過唐朝一次,
不論后面他有沒有悔過,唐高宗李治不再信任裴炎。
唐高宗李治提拔了狄仁杰還有宋璟等人為李旦的太子班子。
唐高宗李治這一首操作可讓朝堂大動蕩,政治格局被完全打亂,隱患也埋了下來。
畢竟有些大臣的利益被觸及,他們心底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如此過了一年,時間來到了685年,命運的軌跡沒有發生改變,唐高宗李治還是在這年駕崩。
但是和歷史不同的是這次唐高宗李治的臨終遺詔可沒讓武則天輔政,而是把唐朝完全交給了李旦。
武周
神跡消失后,武則天再次調整了自己政策,她對李顯徹底失望。
剛進長安屁股還沒坐熱的李顯再次被貶黜,這一走怕是再也回不來了。
但是和李治的處理不同,武則天并沒有處死李顯,畢竟她余下時間還很長,不著急斬草除根。
罷黜了李顯后,武則天直接立了李旦為太子,并把李隆基又上回了李旦這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