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節度使打下的藩鎮并不想歸于朝堂,而是想占為己有。
舉個例子,根據《資治通鑒》記載,李希烈在攻下消滅梁崇義后想霸占他的地盤,但是唐德宗李適不準,他派河中尹李承擔任山南東道節度使。
如何李希烈想強行占有,朝堂是有動武的打算,最后李希烈放棄襄陽,但是在撤離之前把襄陽洗劫一空,不給朝堂留半分。
就算不洗劫,終究會有朝堂派去的節度使,只要成為藩鎮出兵得加錢。】
李適的心一點點下沉,他從未考慮過銀子的問題,他全部注意力都在對抗藩鎮上。
【咱們再來看看唐德宗李適是如何應戰爭的開銷。
根據《舊唐書》記載,首先是節流,唐德宗李適先后給官員降工資。
然后則是開源,
【根據《資治通鑒·唐紀第四十四》記載,
涇原軍是冒著嚴寒風雨來的,并且多攜子弟,為的就是朝堂的賞賜。
之前咱們說過,只要是別的藩鎮過來朝堂便會賞賜三倍的工資,
并且這些涇原軍原本跟著劉光喜造反的時候,
唐德宗李適為了策反他們,
還賞賜了他們。
這次他們是為了朝堂打其他的判軍,
怎么想這賞賜也不能少了。
但是如此的大唐已經不是之前的大唐,首先劉晏被賜死后,
大唐經濟每況愈下,雖然有楊炎的兩稅法,但是楊炎也被賜死,加上這場對藩鎮的持久戰,大唐國庫真的沒銀子了。】
沒錢!
兩個大字出現在天幕上
【涇原軍到達長安后,
發現竟然一無所賜。且詔京兆尹王浐竟然以“糲食菜餤”來招待他們。
《舊唐書》對這里的記載是肉糧都是臭的。
總之不是什么能入口的東西,
涇原軍他們千里迢迢的來,
如今竟然是如此待遇,
自然忍不了。
于是涇原軍直接發生了兵變,他們揚言要搶了國庫。
唐德宗李適得知立馬派人安撫,
賞賜給他們布帛兩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