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翻新完成,設備到位,悅星動力的硬件基礎已經夯實,但人才問題成了下一步的關鍵。
技校的老師和學生雖然熱情高漲,卻遠遠達不到陳朔的要求。
技校的老師大多是職業教育出身,理論知識扎實但缺乏前沿研發經驗,學生更是基礎薄弱,動手能力還行,但對fpv無人機的核心技術一知半解,頂多能組裝些簡陋原型機,距離商用化差了十萬八千里。
陳朔心里清楚,光靠這幫人,fpv無人機項目根本玩不轉。
不過,京城的人才資源從來不是問題。
作為全國教育高地,京城坐擁華清大學、京城大學等20多所211大學和8所985大學,還有中科院、北航等頂尖研究所,匯聚了無數無人機領域的專家和工程師。
陳朔直接找到華若蘭,托她幫忙挖人:“若蘭,幫我從北航、清華的航空學院和研究所里找幾個無人機方向的牛人。錢不是問題,給足薪水!鐵飯碗舍不得放?沒事,兼職也行,特聘專家,干出成果再給重獎!”
華若蘭辦事效率奇高,不到一個星期,悅星動力就組建起一支技術團隊:3位北航的無人機飛控專家、2位清華的圖像傳輸研究員,外加1位從中科院借來的技術顧問,帶著技校的兩個班學生,浩浩蕩蕩開干。
陳朔拍板定了研發方向:fpv第一視角無人機,主攻低延遲圖傳系統、飛行控制優化、結構設計和耐用性。
技術團隊很快達成共識:fpv無人機的核心在于實時視頻傳輸,延遲必須控制在50毫秒以內,否則操控體驗會大打折扣;飛行系統要兼顧靈活性和穩定性,結構設計得輕量化但耐摔,適合影視拍攝的高強度使用。
幾個難點敲定后,團隊迅速展開研發,技校學生負責簡單的組裝和測試,專家們則專注于核心算法和硬件優化。
不過,在動力系統上,團隊卻起了分歧。
一部分人主張用電池動力,強調環保和輕量化;另一部分人推崇燃油動力,認為續航更強,適合長時拍攝。
爭論得面紅耳赤,誰也不服誰。
陳朔很奇怪,這次他沒急著下結論,擺出一副開明老板的姿態:“都別吵,電池和燃油都試試!兩條腿走路,哪個效果好用哪個。”
這話讓團隊里對他之前的“獨斷專行”緩和了不少,之前碰到方向分歧,陳朔都是直接拍板的,一些人也是對他有點意見。
陳朔接著說:“我投了幾千萬,也想早點看到成果。咱們可以在一兩個問題上百花齊放,但不能全線開花,不然進度遙遙無期。各位老師,理解一下?”
技術團隊紛紛點頭,心想:人家出了大錢,資本家嘛,唯利是圖,不都是這個德行,收入上沒虧待我們也就行了,“能理解,能理解!”
為了鼓舞士氣,陳朔拋出個大招:“等第一批fpv無人機出來,我帶你們去片場看明星!《流浪藍星》的童藍、《月落長歌》的李矜,都能見!”
這話一出,現場炸了。
技術團隊多是年輕人,技校的學生自不必說,北航華清來的專家也好不到哪去,個個都是技術宅男。
童藍的“韓朵朵”形象在年輕人里人氣很高,李矜的《月落長歌》最近還在熱播,這小妮子最近比較紅。
一個戴眼鏡的年輕研究員舉手問:“陳總,真能見童藍?”
另一個技校學生紅著臉補了一句:“李矜姐姐……能合影不?”
陳朔哈哈一笑:“沒問題!到時候我帶你們去片場看拍戲,還讓你們試試用無人機拍攝。你們也不想在明星面前丟臉吧?好好干,讓童藍她們看看你們的水平!”
“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