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賀蘭食肆的用餐方式是桌餐點菜。可是這年頭呼朋引伴在外頭吃席的人是很少的——高歡和他的小伙伴們除外。
大部分人請客宴會都會設在家中,稍有傳承的人家還會有家傳特色菜,專門用來招待客人。
要是家里仆役人手不夠,則會從外頭食肆叫一桌飯菜回來,在家里招待。
食肆的主要客人實際上是往來商隊。商隊多則二十來人,少則兩三人。領隊者有的是大東家,有的是大掌柜,隨行的則是伙計、小廝之流。
在這樣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東家和小廝能一桌吃飯?
顯然不會。
東家和掌柜們能上桌吃飯,小廝隨從要么一邊兒站著,等著領導的殘羹剩飯;要么自己找個屋檐下蹲著,從懷里掏出不知哪一天的馕餅,就著冷水啃了。
這種情況下,賀蘭食肆的用餐方式也就不算合適了。
“可是鎮上其他的食肆、酒樓也是這么干的啊。”庫姆疑惑。
賀蘭定直言:“所以他們生意也不行。”
“而且,他們有住宿生意。”住宿是主體,吃飯則是附帶。
賀蘭定分析了一下食肆生意下滑的原因,大致有三點:
1、懷朔的市場小,客源少。鎮民們起先吃個新鮮后,就不會再來了。畢竟價格也不便宜,還不頂飽。
2、時人,更準確得說,懷朔鎮的人們,上至富貴大家,下到小老百姓,都沒有下館子聚會吃飯的習慣。
3、食肆的主要客源其實是來往商人。可是食肆眼下大桌吃飯的方式又不適合商隊的情況。
“分餐吧。”賀蘭定想起了上輩子的工作餐和快餐店。
一人一個飯盆,有菜有肉有主食,還有湯。價錢不貴,還營養均衡。
“你覺得怎么樣?”賀蘭定問庫姆。
“好是挺好的”庫姆努力思考著,“那樣的話,客人會多很多但是”、
“但是,那樣也會損失一些其他客人。”一旦賀蘭食肆變成什么販夫走卒都能進的飯堂,那些自恃身份的人就絕不會再踏足了。
“那就開兩家店吧。”賀蘭定拍板,“一家平價快餐店,一家高檔貴族會館。”
賀蘭定在部落生意上投入的時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