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懷朔其他人看來,賀蘭定對鄭樞有救命之恩。鄭樞可不得唯賀蘭馬首是瞻,賀蘭定讓他干啥就干啥么。因此,建懷朔學館應該難度不大。
誰知,賀蘭定卻為難道,“這我說了不算啊。”救鄭樞的是鄭令修,自己不過是收了好處辦事兒而已。
再者,“我已經有個鄭夫子了。”賀蘭定對鄭令修的小學堂很滿意,識字教化已然初見成效,授課考核等也漸入佳境。
“那能一樣嗎?!”可朱渾喜嘟囔道,“都把人給教壞了。”
竇興也點頭,不禁想起鮮于安家的婆娘,如今都在鮮于部落一手遮天了!
見狀,賀蘭定懶得多費口舌,只道,“我賀蘭家就一個小學館,你們愿意搞學館或是建書院,你們自己看著辦,我不插手。”自然也不會幫忙。
竇興和可朱渾喜鎩羽而歸,賀蘭定沒留兩人用飯。
走出賀蘭大宅,可朱渾喜打起退堂鼓,“要不就算了吧,干嘛非要請姓鄭的當夫子,咱們鎮上又不是找不到旁的識字教書的了。”
“嗯。”竇興點頭,心不在焉的樣子,他還在琢磨“羊毛制品買賣大年和小年”呢。
而待兩人走后,賀蘭定自己卻琢磨起來學館的事情。
之前鄭令修有提過,隨著教學的深入,有些孩子天賦聰明,一點就通,學得又快,小學館的教學已經無法滿足這些孩子的需求,他們當要去學習更加高深的知識。
可是,去向什么人學習更加高深和專業的知識呢?
賀蘭定原本是打算聘請自己原本的兩位夫子,徐清和張肅。只是這事兒還不算著急,賀蘭定便拖了拖,沒能處理這事兒。
如今倒是出現了一個更加合適的對象——鄭家二郎,鄭樞。
賀蘭定在想鄭二郎,
鄭二郎也在想賀蘭定。
額這話說的
準確地說,賀蘭定想拉攏鄭二郎給自己干活,鄭二郎則在煩惱怎么報恩,
兩人也算是不約而同了。
賀蘭定先找來鄭令修談話,
想要旁敲側聽一下鄭二郎的脾氣、心性。
“阿兄自來天真爛漫不善往來交際”鄭令修琢磨著措辭。
鄭二郎作為鄭家二子,
長在父母膝下,
多有溺愛,
又不擔頂門立戶的擔子,可以說,從小是在蜜罐中長大的。
“阿兄飽讀詩書,
尤愛山川水經志”簡而言之,
就愛看些“課外書籍”,
正統書籍那是不怎么涉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