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兒臉上閃過一抹厲色,“到時候,大不了,咱們進宮把阿昭那家伙給搶回來。”說著,似是想到了什么得意事兒,美美道,“救命之恩…哼哼,那可不得喊我阿兄~”
說完,阿暄將信紙塞回信封,撿起倒在地上的靴子套上,跳下軟榻,沖賀蘭定喊了聲,“阿兄,我練兵去了!”說罷,頭也不會得跑了。
看著被甩飛的門簾,賀蘭定沒脾氣得笑笑,仔細(xì)收好阿昭得第一份家書——打上洛陽倒也不至于,不過,北疆有個兵強馬壯的阿兄,誰能欺負(fù)得了阿昭?
自從阿昭去了洛陽,賀蘭定便發(fā)了狠心,沒了許多瞻前顧后的猶豫,就是一個字,干!
從洛陽回懷朔的路上,賀蘭定有意縱容著侯景行事,又值幽州、冀州、滄州、瀛洲四地□□,無數(shù)百姓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成為失地流民。諸多因素疊加下,這一回賀蘭定足足帶回兩萬人口。
加上去歲的一萬人,以及陸陸續(xù)續(xù)收攏的流民、牧民、野人,賀蘭部落如今人口激增至將近四萬。
整個北方六軍鎮(zhèn)常駐軍總計不多一萬五千上下。而賀蘭定的手里有近四萬人,當(dāng)然這四萬人中有不少老幼婦孺,并算不上戰(zhàn)斗力。
可是,僅僅是四萬人口就足以懾人了——當(dāng)下,按照朝堂對州等級的劃分,三萬戶者為上州,兩萬戶者為中州,以下則為下州。
也就是說,賀蘭定手里的這些人手倘若登記造冊,他能自己給自己封個刺史當(dāng)當(dāng)。
不過賀蘭定自然不會傻乎乎把到手的人口再吐出去——每一個都是他辛辛苦苦救下養(yǎng)活的。
好在敕勒川地廣人稀,不然賀蘭定還真沒有地方安置這么多的人口。但是,將人藏在敕勒川不是個長久之計——四萬人,每天光是吃飯就是在燒錢。
為了籌備糧食,賀蘭定簡直撓頭禿了腦袋。必須要讓這四萬人活動起來,自己創(chuàng)造財富養(yǎng)活自己。
但是草原生態(tài)非常脆弱,過度放牧?xí)斐苫哪?。沙陵縣所在的沙漠地帶,據(jù)說在漢時還是水土豐茂的綠洲,如今只剩下漫天黃沙了。
賀蘭定準(zhǔn)備送一萬人去東北大鮮卑山??稍诖篚r卑山北麓游牧定居,放牧、采礦、墾荒。將大鮮卑山北麓建成賀蘭部落的大后勤——東北黑土地,那可是名不虛傳的。
大鮮卑山的原主民并不多,他們零零碎碎地分布在大鮮卑山的山嶺間,以放牧、狩獵、采摘為生。賀蘭定準(zhǔn)備與他們做羊毛生意,有了共同的利益,彼此之間的沖突也就淡薄消弭了。
正進行著人口安置規(guī)劃,外頭急報。
“又帶人回來了!”
對于郎主從外頭撿人這事兒,大家伙兒從最初的看稀奇——天啊,那么多人,嘰嘰咕咕說著不一樣的話。
到后來的習(xí)以為?!?,不管從哪兒來的,都一個鼻子兩個眼。
再到如今如臨大敵——救命!倉里糧食還夠嗎?!
這次帶人回來的卻是王鐵匠父子。他們奉命去尋找善于冶鐵鍛造的游牧部落,一走就是一年有余,從懷朔一直走到高昌國附近,終于趕在年節(jié)前帶了二十余人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