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段寧便快馬急鞭去相鄰軍鎮(zhèn)打聽情況。結(jié)果人還才到了沃野鎮(zhèn)外,就見沃野鎮(zhèn)上空黑煙滾滾,鎮(zhèn)上人員慌張忙急。
一打聽,好么,鎮(zhèn)將府走水了——看來如段寧一般想要一把火燒了檔案的不在少數(shù)。
段家父子從夏天一直忙活到冬天,造假的書吏筆頭字都寫禿了多少根,寫完了好要進行日曬雨淋等人工做舊程序,以期盡善盡美。
與此同時,懷朔羊毛節(jié)如期舉辦。懷朔鎮(zhèn)城南郊外,一頂頂毛氈帳篷鱗次櫛比,南北商客川流不息。
營地中央最大的一座氈房是賀蘭百貨新品館,也是整個羊毛節(jié)營地最熱鬧的地方。
“今年又有什么新鮮玩意?”一個戴著氈帽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進屋便問。
“客官您里邊前。”接待的店小二笑臉相迎,一邊將人往里頭引,一邊開始介紹幾年的新產(chǎn)品。
“北邊來的皮毛。”
“南邊來的紅糖。”
“西邊來的琉璃。”
“您看需要些什么?”店小二滿臉的驕傲。
商人問,“怎么沒東邊來的東西?”
店小二笑道,“咱們郎主在準備了,往東的商路就快打通了,明年您再來,說不得還能買到海貨呢。”
“啊哈!”客人被逗得大笑,“我是瘋了,跑草原上來買海貨?!”
店小二跟著傻笑兩聲,引著客人往貨架走。
才走兩步,大肚子客人頓時挪不動腳了,盯著展臺上那些流光溢彩的琉璃制品,眼睛都看直了,喃喃道,“比之新都洛陽城中售賣的五彩琉璃也不逞多讓啊!”
“這顆珠墜多少錢?”客人指著一顆眼珠子大的琉璃珠問價。琉璃珠通身貝母寶光,從不同的角度竟然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宛若天邊霓虹。
“一匹粗布可換五顆。”
“一匹單絲西絹可換十顆。”
“倘若以綾羅綢緞來兌換,則可兌換更多。”
如今賀蘭部落,準確說,整個懷朔都不收五銖錢了。
第一選擇以糧食結(jié)算。但是糧食運輸不易,因此大部分的交易都是以布匹來結(jié)算。
布匹到手,以賀蘭部落為首的商隊便會前往土壤豐饒、糧食豐產(chǎn)的地區(qū),盡可能得多兌換糧食。
“你們倒是精得很呢。”客人感慨連北地蠻荒之地都知道五銖錢如今不好使了。
“我要一百顆。”
大肚子客人開啟了一路買買買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