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看去,長孫無忌、房玄齡、唐儉、高士廉、李道宗、李孝恭、李靖、尉遲敬德、程咬金等一眾老臣,或站或坐,圍于內殿之中,神色各異卻皆顯凝重。
此時,見李承乾到來,李世民才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瞬間打破了殿內沉悶的氣氛:
“高明,你來的正好。新羅、百濟兩國已派遣使臣前來,他們聲稱高句麗頻頻侵擾邊境,百姓苦不堪言,懇請我大唐出面調停,平息戰亂,恢復邊境安寧。
這件事你怎么看?”
李承乾輕笑一聲,目光如炬地望向李世民:“父皇不是想攻打高句麗已久嗎?這不正是天賜良機?
師出有名,大義在手,何愁天下不服!
兒臣以為,我大唐可借此機會,陳兵邊境,彰顯國威,一方面調停新羅、百濟與高句麗的爭端。
另一方面,也可趁機探清高句麗的虛實,為將來的一戰做好萬全準備。
屆時我大唐鐵騎所到之處,定能讓高句麗望風而逃!”
哪知長孫無忌卻搖了搖頭:“太子有所不知,那高句麗同樣派出了使臣,正于偏殿候著,聲稱愿歸附大唐,成為我朝屬國,年年進貢,歲歲來朝。
我等正為此事糾結不已,難以決斷。”
李承乾頓時了然,這是高句麗又玩這套了!
打不過就投降,等你放松警惕又背后插你一刀!
這個辦法還真是屢試不爽!
不過這次就不能如他們的愿了!
李承乾斬釘截鐵地開口:“不用理會!不過是他們的緩兵之計!
高句麗狼子野心,豈會真心歸順?
我大唐正值盛世,豈能被這等小國戲耍?
兒臣建議,應立即陳兵邊境,展示我大唐的赫赫軍威,讓高句麗知曉我大唐不可輕辱!
同時,可派遣細作深入其腹地,探清虛實,待時機成熟,一舉將其殲滅,永絕后患!
讓四方蠻夷知曉,犯我大唐者,雖遠必誅!”
眾人聞言,面露遲疑之色,在多數人眼中,能不動兵戈就能收服高句麗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