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警方文件掃描件。
“第一,關于多年前我是否涉嫌故意傷人。這是當年警方的結案說明文件,明確指出,本人不構成任何刑事或民事責任。”
不等記者們消化完這個信息,屏幕上的畫面一轉,變成了一份條理清晰、數據詳盡的內部自查報告。
“第二,關于‘天穹’項目材料被偷換一事。這是事發后,研究所第一時間啟動的內部自查報告,上面詳細記錄了從材料入庫、領用、檢測到使用的全部流程。事實證明,我方研究所的內部流程沒有任何疏漏。”
話音剛落,臺下立刻有記者按捺不住,搶先站了起來。
“陸教授!既然您手上有這些證據,為什么不在事件發酵的第一時間就公布?而是要拖延到現在,任由公眾對您和研究所產生如此巨大的質疑?”
這個問題尖銳而直接,暗指陸恩儀在刻意操縱輿論。
陸恩儀的目光轉向那位記者,唇角竟勾起一抹極淡的笑意。
“我能理解公眾對熱點事件的好奇心和討論熱情,因為我自己偶爾也會有。所以我給了大家兩天的時間去討論,去‘吃瓜’。”她的話讓現場響起一陣低低的議論聲,“但是,時間到了。我希望從現在開始,大家能將關注點放回到科研本身,給予我們這些科研工作者,最基本的尊重。”
“我們并沒有不尊重你!”那名記者立刻反駁。
“是嗎?”陸恩儀的笑意斂去,眼神驟然變得鋒利,“當你們把我們的個人生活無限放大,將我們當成娛樂明星一樣去審判、去挖掘,甚至將我們的家人置于鎂光燈下的時候,這就是最大的不尊重!”
“公眾有知情權,沒錯!但我們的科研成果,更有保密權!當你們為了流量和噱頭,肆意曝光科研人員個人信息和家庭住址的時候,你們有沒有想過,他,或者他的家人,很可能會被某些別有用心的境外極端分子盯上?”
話音未落,她身后的屏幕再次切換畫面。
那是一張觸目驚心的數據圖,上面顯示著一條急劇攀升的紅色曲線。
“這是事件發酵后,我們研究所網絡安全中心監測到的數據。在過去的48小時內,研究所的防火墻遭受了數萬次高強度的網絡攻擊,試圖竊取我們核心成員的個人信息,以及多個保密項目的核心數據。”陸恩儀指向圖中一處,“并且,其中大部分攻擊,都來自境外的ip地址。”
“嗡——”
整個會場瞬間炸開了鍋。
臺下的記者們看著那驚人的數據,臉上的興奮和探究,一點點被震驚和羞愧所取代。
他們終于意識到,自己以為的“新聞自由”,險些釀成了怎樣可怕的后果。
就在這時,會場側門打開,一位神情嚴肅的中年男人在幾位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大步走上了發布臺。
是科研部的部長。
他的出現,讓現場的閃光燈再次瘋狂閃爍。